可不想輕易就丟掉性命,所以才會勃然變色。
迅速的在腦海中組織了一下語言,劉備拉住公孫瓚勸說著:「眼下的形式是敵眾我寡,伯圭兄身為統帥,切不可怒火攻心啊。」
一把甩開劉備的手臂,公孫瓚哪裡還聽得進去?當初要不是劉備極力主張等到天明在出城應戰,怎麼會讓魏攸順利地圍城?已經隱忍了這許多天,公孫瓚早就不想在忍耐了,怒喝道:「玄德!劉備!若你還顧念同窗之情,今日就隨某殺出城去;若你貪生怕死,也罷,待某出城應戰之時,你就自便吧!」
被公孫瓚說中了心事,劉備的臉上青一陣紅一陣,呢喃著說不出話來。一旁的張飛早已怒不可遏,他對劉備敬愛有加,怎麼能容忍得下公孫瓚的冷嘲熱諷?當下就要發作,幸虧關羽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張飛,示意張飛暫時先冷靜一下,不要插話。
見到劉備呢喃著不說話,公孫瓚也不在搭理劉備,徑自下城去集結軍馬了。見到公孫瓚轉身走下城頭,張飛的黑臉氣的發紫,咆哮著吼道:「這是什麼意思?嫌俺們兄弟貪生怕死麼?」
「好了!不要再說了,伯圭兄說的沒錯,我是怕死。」劉備打斷了張飛的咆哮。
關羽和張飛同時瞠目結舌地看向劉備,他們不明白一向敬畏的大哥,怎麼會說出貪生怕死這句話來。
劉備苦笑著說道:「大漢江山搖搖欲墜,愚兄身為漢室宗親,萬不能就此絕命。我等要留下有用之身,以圖日後重整我大漢江山。一時的忍辱負重,相比於整個大漢江山,又是何其的微不足道啊。」
這番話說的很漂亮,把逃命說成了戰略轉移。原本劉備的想法,是能在平定叛亂的關鍵時刻,立下奇功,獲得一個比較高的官職,可是現在看來,公孫瓚已經是自身難保了,而且他下城之前說的那些話,說明他對劉備的怨氣很大,以後肯定不會再那麼相信劉備了,這促使劉備心生去意。
劉備的話安撫住了關羽和張飛的情緒,他倆雖然並不是十分認同臨陣脫逃的做法,但是劉備的沒錯,只有先保住命,才能在以後重振大漢江山,若是眼下命都丟了,還談什麼以後?於是兩人也就不再爭辯了,隨同劉備一起下了城牆,向另一個方向走去。
暫時不去說劉備三兄弟的去向,公孫瓚下城之後召集人馬,正要出城和叛軍決一死戰,一名小校跑過來稟報:「將軍,城外有兩股人馬正在衝殺叛軍的兩翼。」
公孫瓚聞言,命令騎兵原地待命,然後迅速返身又回到了城頭上。
城外的戰場此時已經有些混亂了,叛軍攻城的梯隊已經暫時停止了攻城,紛紛向兩翼跑去支援。在叛軍的兩翼,各有數千人馬在和叛軍廝殺,叛軍沒想到會有人在這麼關鍵時刻衝擊兩翼,頓時陷入了毫無準備的慌亂之中。
公孫瓚在城頭上向遠處望去,看到在叛軍左翼衝殺的,正是敖烈手下的水軍統領甘寧,甘寧此刻正帶著三千水軍和叛軍短兵相接;而在右翼廝殺的,看旗號應該也是敖烈麾下,但為首的小將公孫瓚卻不認得,不過他卻認出了跟隨在這員小將身後的一個壯碩大漢,是離鄉多年遠投江東的右北平人士程普程德謀。看到這兩路人馬之後,公孫瓚的第一個感覺,還是墨寒賢弟靠得住,比滿口仁義道德的劉玄德強的太多了。當公孫瓚重返城頭之後,沒看到劉備三兄弟的身影,就知道劉備肯定是率眾離去了,多年的同窗之情,就這樣,灰飛煙滅了。
沒有多餘的心思去關注劉備到底去了哪裡,公孫瓚站在城牆上仔細觀察著城下的交戰,他發現因為這兩路人馬的襲擾,叛軍陣型出現了混亂,兩翼和中軍的接壤出現了斷裂。身經百戰的公孫瓚很快就撲捉到了這個破綻,回頭對自己的同胞兄弟公孫越說道:「二弟,你速速帶領白馬義從,從東門斜向殺出,繞過叛軍的盾陣,直襲魏攸所在的中軍!」
公孫越領命而去。
沒過多久,公孫越就已經帶著白馬義從的精銳騎兵,斜向從東門出來,奔向了戰場。公孫瓚在城頭上看的很清楚,因為兩翼的牽制,叛軍的中軍防守很是鬆懈,公孫越輕易的就突破了叛軍的前軍,殺到了魏攸所在的中軍面前。
魏攸還是很有大將之風的,見到公孫越乘亂而來,處變不驚,指揮叛軍在中軍陣前布下層層防禦,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