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的士兵,看這些士兵的樣子,仿佛一陣風都能吹倒,還能有什麼戰力?袁紹當然也知道這些郡國給自己的士卒是什麼樣的貨色,只不過如今袁紹還沒有功夫去搭理那些太守、相國,等滅了公孫瓚,袁紹再慢慢回頭收拾這些人,徹底的掌控冀州。
所以,袁紹這次有十五萬的大軍,真正屬於袁紹的兵馬其實也就十萬左右。剩餘的將近五萬的兵馬,是各地太守、相國派給袁紹的。雖然他們在名義上是袁紹的下屬,實際上這些士兵最終聽從的還是當地太守的命令。而除了這十萬左右的兵馬,袁紹還有十萬左右的兵馬駐守在冀州境內,防止動亂或者駐守城池。因此,目前袁紹掌控的勢力,大概也就二十萬左右的兵力。相對而言,公孫瓚就比袁紹強一些了。
公孫瓚在范陽郡呆的時間夠久,且因為公孫瓚常年與北方異族交戰,聲名極高。當時的幽州刺史是劉虞,然而,更多的青壯卻是選擇加入公孫瓚的軍伍,也想著與北方異族作戰,獲得戰功,從而升官發財。
那麼有人或許會問了,袁常一個渤海郡就有八萬的兵馬,是否有些不屬實了呢?
對於這一點,絕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當時中原發生了動亂。特別是董卓掌控朝廷的時候,大肆殺戮無故百姓,三輔之地的百姓都遷移到各地。冀州這個當時比較繁盛的地方,自然成為了這些遷移百姓的選擇。所以,冀州的人口在天下十三州裡面是可以排的進前三的。足足有將近三百多萬人口。接近四百萬了。冀州的郡國平均下來每個郡都有將近四十萬的人口。按照比例來算,也有二十幾萬的男丁。除卻小孩和老弱,至少也有十萬的青壯。當然。渤海郡的青壯不可能全部都加入袁常的軍隊之中,主要的原因還是渤海郡的閱兵儀式,讓百姓們都知道渤海郡強大的實力。因此,除了渤海郡當地的百姓之外,臨近的郡國也有很多青壯湧入渤海郡。成為渤海郡的一名士兵。因此,袁常才會憑藉一個郡的身份,卻能擁有八萬的兵力。這樣的實力,絕對能夠在冀州的郡國之中排的上號,可以說,除了袁紹之外,冀州就屬袁常的實力最強。而且。論單兵素質,袁紹跟袁常相比,卻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且回到正文,當審配下達進攻的命令之後,攻城一隊這支被當成炮灰來看待的士兵。哇哇大叫著向故安城衝去。
跟袁紹不同,公孫瓚是久經戰場的老將了,統軍指揮自然是不在話下。
公孫瓚看著城下冀州的士兵接近城牆,臉上露出一絲冷笑。作為一名沙場老將,他又豈會看不出來這一支攻城的士兵只是炮灰部隊?袁紹的大軍早在兩天前就已經到達故安城外十里的地方,然而,袁紹卻沒有立即進攻,而是駐紮在原地,下令工匠打造攻城器械,除了攻城雲梯之外,投石機、衝車等大型攻城器具都有。然而,這一支攻城的士兵卻僅僅帶著攻城雲梯,像投石機和衝車這種極其重要的攻城器械卻沒拿出來,顯然,這一支士兵並不會用上。袁紹的想法自然很好,讓炮灰去消耗故安城的守城物資,等消耗的差不多的時候,再拿出投石機和衝車使用,效果自然更好。只是,公孫瓚明白了袁紹的意圖之後,只是不屑的冷笑起來。想要用炮灰來消耗自己的守城物資,真是太天真,太可愛了。難道袁紹不知道,他最不缺的就是這些玩意?
「弓箭手各就各位!」
公孫瓚大聲喝令一聲,隨後,早已經列隊準備的弓箭手立即靠近城頭,站到了各自的位置。手中制式長弓已經拉成滿月狀態,弓弦上的箭支早已是「嗡嗡」作響,好似要迫不及待的沖了出去。不過,這些長弓的主人卻是保持著鎮定的神色,公孫瓚的命令還沒有下達,他們可不敢胡亂放箭。
「弓箭手,射!」
當冀州的士兵靠近故安城百米之後,公孫瓚頓時毫不猶豫的下達了命令。一時之間,城頭之上的箭矢猶如蝗蟲一般向故安城下落去。如此密集的箭雨,即便是一些精銳士兵都無法阻擋,更何況是被當成炮灰的攻城一隊?只是一輪箭雨,冀州這一邊就有數百人倒下。有的冀州士兵身上被插滿了箭支,也是這些士兵倒霉。城頭之上的弓箭手就一千人,一千支弓箭射下來,平均每個人一支都不到。可惜,這些倒霉的士兵一個人就被集火如此多的箭支,即便他們有三頭六臂,怕也是難以擋下。當然,從另一面來說,這些士兵還拯救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