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知,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
逢紀果而無用,便是說逢紀此人行事果敢,說做便做,但是對大局沒有多少用處。
李世民時有【房謀杜斷】,說的是房玄齡出謀,杜如晦決斷。而逢紀卻是與杜如晦同類型之人,而要做到【房謀杜斷】這一點,二人需為至交好友。否則一人出謀,另一人反對,那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而逢紀則是缺了一名出謀他決斷的好友,至於說逢紀的才能,或許不如郭嘉、諸葛亮、司馬懿等人,卻也差不到哪裡。從他獻計給袁紹奪取冀州這一點便能看出,而荀彧這般貶低袁紹麾下謀士,不過是為了堅定曹操與袁紹決戰的信心而已!
荀諶為袁紹說降韓馥,輕易奪得冀州。按理來說荀諶在袁紹謀士之中足以排的上號,然而,荀彧的卻對荀諶無絲毫評價,若說荀諶無缺點顯然不可能。便是荀彧一生只忠於漢室,最終因反對曹操封王而被猜忌,鬱鬱而終;諸葛亮一生太過謹慎,事事親為,以致於最後積勞成疾而亡。
事實說明,每個人都有缺點,荀彧卻沒有對荀諶進行評價,其中是否有沒有不為人知的內幕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逢紀略微沉思,便斷然而言:「主公,以吾觀之,袁常言行素來諂媚,想來是見主公如今勢大,故而棄袁術而投主公。袁常雖為主公之弟,可用之,卻不可重用。」
袁紹頷首輕點,復而抬眼望向荀諶。
荀諶見袁紹將目光望向自己,便言道:「主公,元圖之言甚是。若然袁常來投乃是袁術之計,若是主公不重用之,袁術之計便不可而為;若袁常真心來投,於主公而言,家族之中便可多一話事人。故此,袁常來投,於主公而言有利而無敝。」
聞聽荀諶亦是贊同自己的話,逢紀臉上閃過一抹喜色。不過,很快便將喜色掩蓋,垂首等候袁紹的指令。
「元圖,你傳吾令,袁常挑選護衛,但凡自願者,便可放行。切記,若是有良將,勿要埋沒人才!」
袁紹也擔心有良將沒被重用,要是被袁常給挑走,那他就虧大了。因此,袁紹便讓逢紀暗中盯著,若是哪個有才能的士卒被袁常給挑走,便讓那士卒的上級卡住。人家上級不讓士卒離去,袁常也埋怨不到袁紹頭上。
「是,屬下領命!」
第十一章 目標-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