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的巨大差距,也只能讓周瑜寄希望於這些戰場以外的因素,但可惜總有一種東風不與周郎便的際遇。
「這些日仲兄在前線與并州軍作戰,柴桑這裡也是吵成了一團,自張子布以下,一個個都嚷嚷著要投降秦文合,我心裡也是有點兒繃不住了!」孫權懷疑周瑜也不能算是疑心重,而是現在的孫家實在是一艘快要沉掉的破船了。
歷史上十年後曹老闆南下,可沒有像秦誼那樣擺平涼州那片軍閥,孫家的實力也是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得到鞏固,實現了孫吳政權的江東化。可是在這種情況下,文臣之首的張昭還是成了投降派。現在面臨著更加艱難的局勢,秦誼又打著漢室的旗號,對江東官員們的壓力更是巨大。
孫權周圍的文官們基本上早就想著投降,唯獨周瑜一個人堅持聯合劉備抵抗秦誼,而到了現在被人兵臨城下之後,內部投降派的壓力也是讓孫權有些支撐不住了。
隨著秦誼的使者到來,更是讓投降的氣焰更加膨脹,根據秦誼的許諾,基本上投降之後,除了孫權以外,其他人都能混上更好的前途,至於孫權本人,秦誼都回憶起自己和孫策兄弟相稱的情景來,自然也不會難為孫權這個小弟弟的。
「主公,您是想投降嗎?」聽了孫權的話之後,周瑜終於把他不好意思說出的話說了出來。
孫權也是低著頭不說話,算是默認了周瑜的疑問。
「我明白了!這一戰是我周瑜力主挑起的,我願意承擔這個責任!」
形勢發展的實在太快了,當周瑜決定抵抗秦誼的時候,可沒有四郡叛亂的情況,當時真得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到了這個地步,看著孫權主動放棄了繼續戰鬥的想法,周瑜身上的精神氣也消掉了,並願意承擔抗拒統一的責任,至於是生是死他也不怎麼在乎了。
然後江東孫氏政權,在孫權接班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便亡了,即便是從孫策脫離袁術到江東開始打天下算起,也只不過持續了四年的時間。
——我是滅亡無聲無息的分界線——
「雲以權致印綬於己,遣使送權,權舉家西遷,以建安二年六月丁亥集於京邑。」——《季漢書·孫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