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三國之最風流 > 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

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

的。現如今朝中並無驃騎將軍,何進年初被拜為大將軍,換而言之,單就武職來說,皇甫嵩現乃整個帝國的第二人。

    朝廷的這道聖旨是當著全軍將士的面宣布的,荀貞在下邊聽到「左車騎將軍」五字,心道:「這是朝廷的制衡之策啊,既然有『左』,肯定就會有『右』。當初帶兵出京的共有三人,盧植現獲罪,還有皇甫將軍和朱俊。想來這個『右車騎將軍』就是為朱俊預備的。」

    荀貞猜測得不錯,朝中的確就是這般打算。

    越是將臨亂世,越需要制衡權臣。車騎將軍地位太尊,皇甫嵩又被拜為冀州牧,黃巾雖定,天下未安,值此紛亂之世,皇甫嵩位高權重,威名遠播,朝中深恐他會挾軍功尊號實權以坐大,生變亂於地方,故此不得已這般為之。朱俊戰功雖遠不及皇甫嵩,雖然本來是沒有資格與皇甫嵩平起平坐的,而今卻也沾光,便在不久後就被拜為了右車騎將軍。

    話說回來,這卻是自有漢以來,頭一次把車騎將軍分為了左右。

    事實證明,朝廷的擔憂沒錯,在聖旨下來前就有閻忠勸說皇甫嵩造反,如果再不找人制衡一下皇甫嵩,分其權柄,就算皇甫嵩本人執意要做個忠臣,留個令名,可他卻也擋不住更多的野心之徒蜂聚而來,圍攏在他的身邊。如果是這樣,早晚必生禍亂。

    聖旨很長,皇甫嵩之後,是對宗員、北軍諸校尉、鄒靖等等的封賞,依照品秩高低,荀貞排在中間。好不容易,宣旨的朝吏讀到了給荀貞的封賞,封賞的內容卻出乎了他的意料。

    既不是拜他為郎,也不是拜他為郡太守,亦不是任他為大縣縣令,更沒有封他為侯,而卻是拜他為趙國中尉,賜縑錢若干。傅燮緊隨在他的後邊,被拜為安定都尉。中尉、都尉,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名稱不同,在國稱中尉,在郡稱都尉。這道聖旨里只提到了對現為六百石以上者的封賞,對六百石以下的吏員以及現為白身而有功者的封賞沒有提及。

    關閉廣告

    宣讀過這道聖旨,另有專門的朝吏在下午宣讀給六百石以下吏員的封賞,辛璦、戲志才名在其中,辛璦被任為信都令,戲志才被任為平原郡丞,但是卻沒有劉備之名。

    信都是安平國的國都,此前的縣令是閻忠,乃是個大縣,縣令秩千石,比六百石郡丞的品秩還高。辛璦原是個白身,因斬殺張角之功,一躍升為千石之吏,可謂魚躍龍門,一步跨入帝國高級官吏的行列,這個封賞不能說重,但也不算輕了。


    然而,辛璦在接到聖旨後卻並無喜sè,舉止言談與往常毫無不同,就好像沒有這回事兒似的。

    宣康又羨慕又佩服地說道:「信都是安平的國都,民口數萬,地廣百里,君今為其縣之令,將要配上黑綬,攜上銅印,前呼後擁,馬上就可以施展抱負了,這是天大的喜事啊!要換是我,早就開心壞了,君卻晏然從容,與往ri並無不同,寵辱不驚,鎮定自若,真令我佩服。」

    辛璦笑道:「我並非寵辱不驚,只是不打算去做這個縣令。」

    李博時在其側,聞言大驚,說道:「君以二十餘之齡出為千石之吏,牧一大縣,本朝少有,年少貴盛,多少人求之不得,君卻為何口出此言?」

    「坐地牧民,非我願也。我之所以從司馬征戰,轉鬥千里,浴血奮殺,不是為了當個縣令,而是為了討賊擊寇。莫說千石令,就是二千石的太守,只要不能擊賊,於我便如浮雲。」

    「那君是想?」

    「自是辭官不受。司馬今被拜為趙國中尉,我聞冀州黃巾餘部有不少遁入了趙國、常山、上黨、太原諸地的山中,這裡才是我想去的地方!」

    「君要辭官從荀君去趙國?」

    「然也。」

    辛璦跟著荀貞從軍不是為了當官,而是因為他喜歡沙場征戰,所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千石之令對他來說卻是無用之物,棄如敝屣。這份不把功名利祿當回事兒的氣度胸懷,令李博瞠目結舌,使宣康越發地心折佩服。千石之令,辛璦都不要,甘願從荀貞去趙國,戲志才與荀貞的關係更加親密,自然更不會接受六百石郡丞的任命,他也想跟著荀貞去趙國。

    此事傳出來,漢兵軍中諸營的將士無不驚詫。

    劉備感慨地說道:「辛



2 邯鄲陌上九月秋(二)  
趙子曰推薦:  赤旗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即鹿  
隨機推薦:  最強改造  萬古神帝  劫天運  神級插班生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三國之最風流"
360搜"三國之最風流"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