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助主公掃平天下,死亦無憾,何談委屈?臣等只恨力有不足,難以助明主早日創建太平盛世!」
「孝直……」
王旭熱淚盈眶,緊緊握著二人的手,再也說不出話來!
鄧芝和法正也激動地看著他,神情堅定,盡顯真英雄本色!
畫面這這一刻定格,君臣三人彼此相扶,目光相對,心心相連,仿如無聲的畫卷,詮釋這一段英雄讚歌!
這一幕讓隨同迎接的其它楚國文武也深為感動!
不知何時,他們在諸葛瑾的帶頭下,突然齊齊跪地,慷慨高呼!
「明主仁德,臣何惜命!以民為綱,以國為上!忠魂不滅,縱死何妨!」
那整齊而壯烈的呼喊,發自文武的內心身處,頃刻間衝擊著王旭的心領,他突然間覺得熱血澎湃,情不自禁地張開長臂,虛抱長空,當著無數的將士,縱聲高呼!
「有你們,我何以寂寞!」
「有你們,天下何愁不定!」
「有你們,華夏何愁不興!」
這一幕永遠留在了這裡,留在了在場將士的心中!
多年以後,潘浚憑藉著記憶將其畫了下來,儘管其畫功在歷史的無數畫家中,算不得上乘,可卻深切表達出了此刻那種神韻,成為歷史的絕唱,代代相傳,為後人所瞻仰!
………………
半日後,王旭也從鄧芝口中得知了長安之戰的詳細,當場傾心嘆服。
原來鄧芝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打算正面對決,而是放涼州軍進入長安近郊,然後與涼州軍打潛伏戰,他聽從法正的建議,將兵士分成幾十或百人一組單獨行動,脫掉行動不便的戰甲,穿著百姓的衣服,人手一弩,藉助對長安那龐大外城的熟悉,對涼州軍士進行伏殺。
各部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迅速躲藏起來,長安外城極大,皇家別苑、行宮、獵場、屋舍綿延極廣,將士們利用對長安的熟悉,完全有充足的活動空間。這樣的潛伏戰持續了整整七天,涼州軍前三日損失極大,可隨後便改變策略,將全軍分為三個梯隊,每個梯隊平行推進,如此堪稱地毯式地掃蕩幾圈,這才迫使楚軍不得不退回內城。
內城的防禦也堅持了數天,最終才退至宮城,藉助宮城強大的城防死守!鄧芝也正是這般以拖為主,以戰輔助,仿如泥潭般層層陷住涼州軍的腳步,這才能輾轉拖延了近一個月。
當然,這是說起來容易,實際做起來難,越是追求細節的戰鬥,越是將領能力的考驗,鄧芝做到這樣的程度,怎能不讓王旭驚嘆!
鄧芝在匯報的時候,也著重誇獎了年僅十五歲的鄧艾,言此人聰明而有急變,在戰鬥過程中多次做出很出人意料的舉動,並且非常有效,擁有很敏銳的戰場觀察力和判斷力。
長安守衛戰能堅持這麼久,年輕的鄧艾也功不可沒!
看得出,鄧芝對於鄧艾是很欣賞的,年輕的鄧艾也對鄧芝非常尊敬!
這讓王旭更加高興,他早前將鄧艾交給鄧芝帶著,就是因為鄧艾性子過於高傲,心眼兒太多,因而讓性格簡單而直率、清廉節儉、品德出眾的儒將鄧芝去影響他,況且二人本是同姓人,在這個年代,同姓人的親近程度還是很高的,所以鄧芝對於年少喪父的鄧艾來說,或許更容易親近。
啟蒙的引導者對於一個人非常重要,如果走了岔子再糾正過來,會困難百倍,王旭雖然欣賞鄧艾的才華,可對於其歷史上的秉性卻並不喜歡,如果不是那性格,他最終也不會死得那麼慘,如今其尚且年幼,當然從一開始就往正確的方向培養。
可是這種高興在入夜的時候便從王旭臉上消失。
鳥氏縣傳來急報!
楚國邊防軍西軍統帥,戰功赫赫的建威將軍張任,不治身亡!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王旭悲痛不已,沒想到張任最終還是沒能挺過去,戰死西涼。
在文武的勸慰下,他過了好久才緩過勁來,連夜派人傳命襄陽,追封張任為驃騎將軍,以驃騎將軍之禮儀安排厚葬!
諡剛侯,追加食邑三百戶,由其子繼承,名位入英烈台第三層,獨立塑像,供後人祭拜!
英烈台乃是楚國近年再建的最高榮譽殿堂,為紀念過往陣亡的重要楚國文武,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