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掉老弱,剩下的青壯也有三四萬之多,所缺的無非是糧草、軍械,若是主公能夠將其收復招降,則轉眼間便多了三四萬大軍,如此組成一軍,縱橫天下又有何難…」
當然,想要辦成這點卻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首先青州黃巾有十來萬,這幫人看上去戰鬥力不是很強。但是數量多了,也是很恐怖的。嚴紹的兵馬才不到一萬人,想要擊敗青州黃巾的主力實在是困難。
其次就是如何收降,黃巾對於官軍的戒心很強,這種戒心是歷次大戰中積累下來的。別的不說,當年皇甫嵩建造的那幾個京觀,就在其中出了不少的力氣,很多地方抓獲黃巾也是很直接的來個趕盡殺絕,很少會有收留的。
也就只有嚴紹,董昭在抵達北海之後曾經了解過,嚴紹征剿黃巾的過程中收降了很多戰俘,從中挑選精壯補充到軍隊裡面,剩下的被發配到地方上去修些水利橋樑一類的工程。
正是有著這樣的經歷,董昭才會顯出如此計策。
亂世已經來臨,只有擁有足夠多的兵馬跟糧草才能立足,而位於青州境內的黃巾便是一個最好的擴充實力的方式——————簡直跟大補藥也沒什麼區別。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些賊寇多少有些桀驁不遜,而且直接收編,戰鬥力恐怕也不會很強。說到底畢竟是些賊寇罷了,並沒有受到過什麼系統的訓練,戰鬥力很難說有什麼特別的保證。
除此之外,軍械也是個很大的問題,三萬多人的軍械,可不是那麼好弄的。再加上那糟糕的軍紀,一個沒弄好,只怕地方上就要民怨了。
——————————分割線——————————
其實嚴紹早就已經看上了青州黃巾,在他看來這就像是一個經驗藥,吃下去便能立刻提升不少等級。可是這顆丹藥也有極大的副作用,吃下去是一回事,能不能扛住毒副作用又是一回事。
青州黃巾,青州軍…
這支兵馬歷史上固然赫赫有名,可是造成的後果也是很大的。其中一個就是過於桀驁不遜,基本上除了曹操之外哪個都不服。等到曹操去世之後,更是乾脆的自己解散了。
還有即便是曹操活著的時候,也鬧出過許多次叛亂,軍紀幾乎敗壞到了極點。尤其是在宛城之戰的時候,就因為曹操被弄了一下,這幫人就鬧了起來,要不是于禁乾的漂亮,只怕事情已經快要變得不可收拾了。
放著這麼一個兵馬在青州,豈不是要把青州弄的一團糟。
在青州住了這麼些年,他對這片土地還是很有感情的,可不願意就因為這麼一支並不怎麼聽話的兵馬,就弄得民怨。
同理在青州也是,嚴紹可不覺得自己的魅力值比曹操還厲害。那等梟雄都沒有辦法控制住青州軍,他對自己的信心也不是很足。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戰鬥力的問題,歷史上青州軍的戰鬥力,並不是特別的強悍。青州兵所參加唯一勝利的戰鬥就是擊破徐州陶謙的戰鬥,而且這個『勝利』大家都知道,就是曹操對青州兵馬的放縱,導致青州兵所過殘掠百姓。不否認這是得到曹操默許的,至少沒有積極去預防,但青州兵在這一戰中充分表現了盜賊本性,也直接地給曹操聲譽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然而曹操忍了下來。原因在於青州兵在劫掠的驅使下,能夠勝過關張二位萬人敵所統領的丹楊精兵,其戰鬥力可圈可點,因而曹操容忍了他們這種暴行。
但是後來呢?
呂布襲擊兗州,曹操回師與之大戰。結果如何?「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這成了曹操一生中敗的最慘的仗之一,要不是呂布的眼神不是特別好,而且智力上有些問題,只怕曹操也就沒有後來的輝煌了——————就算是梟雄又如何?死掉的梟雄又有什麼用?
青州兵畢竟是降兵,不會真心為曹操作戰,征陶謙時有利益驅動,所以奮勇,在和呂布所率天下聞名的并州騎兵作戰時自然沒理由拼命。
等到宛城之戰的時候,更是很乾脆的鬧了一通,這也導致了曹操對青州兵徹底失去了信心。
而且從青州兵建立到曹操去世,數目不少的青州兵裡面居然沒出過一個堪稱有些名望的將帥,這未免也太奇怪了些。畢竟歷史上青州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