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的聽到這每一句的講述。
更讓他意識到,這聲音多半就是來自那位頗具傳奇色彩的關麟關雲旗了吧?
關麟的聲音還在繼續。
「甘寧也特別講究排場,往往出門時,就得好幾輛車,在水路上走的時候更奢侈,單個一艘船出去可不行,一出去就得把船連成一連串,甚至停船的時候,每一艘船帆上都要揚起錦繡,就連每個手下弟兄也必須身著錦衣華服,船停到哪…繫船的繩子都不用麻繩,直接用錦繡系在那兒!走的時候,也不解開這些錦繡,直接一刀砍斷…下次再系,仿佛在中原一匹難求的蜀錦…在甘寧手上,完全不值錢一般!就是如此這般的奢侈!這也才是錦帆賊名字的由來!」
這…
隨著關麟的話,諸葛恪與凌統都有些吃驚。
錦帆賊,錦帆賊…
以往倒是也略有耳聞,可究竟…為何取名如此?
到底有多麼錦衣華服,才能被人冠以這樣的名字,誰都不知道。
如今聽得關麟講述,倒是讓諸葛恪與凌統連連頷首。
原來這名字,是這麼來的,有這些淵源。
甘寧也聽著關麟的話,只是,比起諸葛恪與凌統,他更震驚,震驚於這些二十年前的事兒,這小子竟知道的這般清楚,這般詳盡!
關麟的話還在繼續,「甘寧與這支錦帆賊也特別有趣,當地的官府如果來橫的,那甘寧就會專門組織人劫掠這個地方,不光是搶大戶人家的財富,甚至還專門刺殺這個地方的官員!」
「可若是有些官員服個軟,對甘寧尊重有加,甘寧也特別講究,非但在那些地方不劫富,還特地去濟貧…乃至於與那些官府中人稱兄道弟。可以說…二十幾年前,在巴蜀…甘寧一人執掌黑白兩道,兩道通吃,威風凜凜,那一年他才不過二十歲!」
聽得關麟口中,有關甘寧的早年履歷,凌統與諸葛恪彼此互視,只覺得震撼不已。
一個「江賊」能做到這種地步,也不得不佩服其本事了。
之後關麟又講述起,甘寧二十歲時,棄武從文,研究諸子、百家、兵書、戰策。
愣是「半路出家」讀書讀出些學問與大道理,兼之江賊時期建立起的黑白兩道人脈,搖身一變,成為了六百石俸祿的巴郡的郡丞,吃上了皇糧。
再往後,關麟又詳盡的講述起,益州牧劉焉去世後,其子劉璋重用「東州」人士,打壓當地的豪強士族。
甘寧就是本地豪族,黑白兩道吃的也是「本地」這碗飯,被劉璋打壓,這還能忍?
於是就帶沈彌、婁發等人起兵反叛劉璋。
但不曾想,東州一派勢力龐大,甘寧不是對手,最終被擊敗!
至此,只能被迫帶著八百錦帆江賊兄弟踏上了背井離鄉的道路。
先是投靠劉表,不受重用;
又投靠黃祖,哪怕射殺了孫權的部將凌操,依舊不受重用;
最終…無奈之下,投靠了江東!投靠了孫權!
且在甘寧與孫權的首次見面時,甘寧就獻策圖謀荊州!
此舉得到了魯肅、周瑜等人的讚許。
卻也讓包括張昭、張溫、朱治在內的另一派不以為然。
張昭與一眾大族的意思是——江東自身危急,如果軍隊真的西征,恐怕必然導致國內大亂!
這是明面上的說法,背地裡…
是攻略荊州後,這些江東大族的話語權無疑將進一步的壓縮!
東吳就成了淮泗一派的天下!
可甘寧哪裡知道這麼多,他據理力爭,絲毫沒有給與這些大族半分顏面。
他更是指著張昭的鼻子怒斥:
——「國家將蕭何那樣的重任交給閣下,而您卻留守擔心出亂子,用什麼來追慕古人呢!」
正是甘寧的提議,才堅定了孫權對荊州用兵的想法。
這也才有了三次西征黃祖,擒獲黃祖!
同時,從這以後,甘寧便與東吳大族結下了「不大不小」的仇怨。
提到甘寧的事跡,關麟侃侃而談,足足說了一個時辰。
這才講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