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五一年一月二十日,上午八點,潘集。
韋昌輝站在大營之前的一個土丘上,左有林鳳祥,右有張洛行。
韋昌輝雖然負責天軍北方戰線的三路大軍,但是他一直紮根在這一路,隨著捻軍起義、發展,一路走來。
對烏蘭以晃的西北一路、林奉翔的東北路,他只是遙控指揮,主要的內容就是聽取他們的進展和收集到的相關情報。
張洛行,按照天軍的部署,在一月八日那一天,在兩個中心地區同時起義。
一個是在和南的中部地區,也就是一楠陽、楠召、唐縣三個地區,從伏牛山脈的楠召,直到楠陽盆地。
楠陽盆地的南端就是薪野,鄰近瑚北重地鑲陽。
這個地區包括了整個於西南地區,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另一個中心就是皖北地區,在桉徽伯州雉河集。
從捻軍已經活動的地區看,同時,這個地區也包括了屬於和南的庸城。
在以張洛行為首的捻軍領導方面,聚集了各路英雄好漢,其中主要人物有龔得樹、侯士維、韓老萬、蘇天福、劉永敬、孫葵心、張宗禹、任華邦、張禹爵、韓奇峰等人。
這些英雄是胖大的魁梧,瘦小的精神,每一個人走在歷史上展現的壯麗畫卷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就是這些人,在捻軍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兵力達到了五十萬,光騎兵總數就達到了二十萬!
這要是集中使用,滿清所有的軍隊加在一起,也一勺燴了!
再有,這些機動性非常強大的騎兵,主要的活動地帶,就是在兩淮和京畿一帶,可以直搗敵人的心臟!如果當時有正確的戰略配合,後果絕對不一樣!
捻軍,不算和太平天國軍隊的配合,也縱橫了八個省、存在達十年之久。
最大的戰果要算全殲了僧格林沁的騎兵了,這可以說滿清最後的一支精銳;這個騎兵一垮,就再也沒有英勇善戰的八旗兵了。
包括僧格林沁本人,也喪命於這個戰役。
但是就是這些英雄,出師未捷身先死,都被滿清統治者殘酷地鎮壓了。
儘管統治者的鎮壓非常殘暴,他們自身的一盤散沙,才是真正致命的失敗原因。
鑑於這些歷史事實和歷史教訓,早在去年十一月,麥軻就和這些捻軍領袖舉行了戰略會談,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定和戰略安排。
在麥軻的指揮下,在天軍的全面參與下,捻軍起義的軌跡和結果徹底改變了。
麥軻首先把他們的起義計劃進行調整,基本方針就是配合天軍的計劃,統一行動。
也就是沒有計劃現在要變成有計劃,有計劃的,要按照天軍的計劃進行調整。
從戰略目的上來說,就是所有捻軍的起義,都要和天軍遙相呼應,步調一致地打擊滿清在兩淮的勢力。
拿下兩淮以後,接著向東發展,和尚海小刀會起義互相配合,力爭把兩淮所在地區的桉徽作為根基,從這裡出發,打通與尚海相隔的姜蘇。
然後和天地會一起,兩家合力,把這三個地區聯合在一起,揮兵轉戰杉東,拿下杉東全境,再通過田津,直插京畿地區。
為了完成這個戰略安排,麥軻採取兩條措施。
第一,和對天地會一樣,天軍派出了教導隊和軍牧組成的混合團,到了捻眾聚集的中心地區,幫助他們在戰術上和信仰上提高。
第二,天軍派遣了北伐軍去和捻軍匯合,和捻軍合兵一出,共同面對那些攔阻捻軍發展的敵人。
取得了預期的軍事勝利以後,天軍又派遣了文職人員,建設政權和恢復秩序,如同天軍在別處已經做的那樣。
從那時起起到月初的起義,天軍完成了所有的支援,捻軍也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在張洛行作為總聯絡取得和麥軻隨時指導下,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他們個人捻子擰成組團捻子;把小股捻子擰成粗大捻子;把粗大捻子擰成總捻子!
最後於預定的時間,桉徽伯州雉河集發動了總起義。
同時,在豫南的起義也同時爆發。
參加起義的除了所有的捻子眾人以外,還有天軍的大部隊。
麥軻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