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的木杖敲打地面。
「不許交頭接耳!這是嚴肅的事情!不然點名了!」
「點到名的人沒飯吃!一人點名,全氏連餓!」
大祭師的聲音很有效果,立刻,交頭接耳的人們都不說話了,站的筆直。
妘缶與妘蒙也縮了下腦袋,他們感覺到大祭師的目光明顯在他們的身上停留了大約一個頃刻,但很快又移走了。
呼那二十石糧食還真好用哈
試祭很快走完了流程,大家最後要合唱一首祭祀的詩歌,
「豐年!豐年!」
「多黍!多稌!」
「亦有高廩,萬億及秭!」
「為酒為醴,烝畀祖妣!」
「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大祭師向天呼喊,然後做出手勢,就像是上古的音樂團指揮一樣,而下面所有參加祭祀的部族,或持斧鉞(赤方氏),或持節杖,或持鋤,或持鏟、叉,總之,那咚咚的聲音與嗚嗚的揮舞聲,在之前大祭師交代好的一些行為準則下,井然有序的搖舞起來了。
「豐年歌,乃神農氏所作,消弭水害,五穀興旺,祭天禮地。」
大祭師的聲音高亢,同時,所有人高唱豐年歌之後,還要再經過一輪拜訪稻粟之米的祭祀,予神三石,只憑祭師自己的感覺把握,如果有多餘的,那要把這些剩餘的一部分,全部丟給羔子它二舅公吃。
隨後,便是第二輪詩歌的祭祀與合唱,而這一首,則在中原流傳甚廣,只是沒想到南方祭祀,也用這首歌謠。
那是《擊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是帝陶唐五十年時,中原的一位老農所作,此年間,天下無事,眾生太平,黎民庶首,相得合樂。
而擊壤,乃野老之戲,堯五十年時巡天下,中原一處農田中,有幾個八十老人在田野間丟泥巴,用泥塊擊打遠處的泥土,誰丟中誰得分高。
他們一邊擊壤一邊唱歌,有人便大為驚奇,言道,此乃帝之德也。
人們能夠自給自足,看著太陽升起落下,在田力勞作以獲得糧食,鑿開井水而飲用,雖然生活勞累辛苦,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而且有付出就有回報。
有了這樣安閒適樂的生活,誰還嚮往「帝」的權利呢?
而在如今大水亂涌的糟心世界,誰又不嚮往「逢擊壤之世,守耕桑之野」的太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