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養了二十年的孩子,還沒青燈古佛靠得住。」
說到這,竟還能在傲嬌決然的語調中帶上了點哭腔,婦人歪頭「悄悄」抹淚。
歐陽戎面色不變,嬸娘都把他打成忘恩負義大不孝了,結果他等半天沒等來沉悶的木魚聲,看來佛祖都看不下去了。
他繼續提議:「嬸娘不想呆這兒,那要不派人送嬸娘回南隴?」
「不要!」甄氏立馬斬釘截鐵。
「……」
她瞪眼,「檀郎現在當官了,翅膀硬了,就不想帶嬸娘一起享福了對吧。」
歐陽戎一本正經說:「大周令規定,地方縣令要離家千里任職,切不可攜帶親戚鄉人一起赴任謀利。」
「呵,大周令嬸娘倒是沒讀過,但做父母官的要求這塊,別想糊弄嬸娘。」
甄氏似笑非笑,「這類親戚說的是能拋頭露面的男子親屬,對攜帶母親這類親屬可是絲毫不反對,甚至鼓勵的,說不得州察院的御史,還得夸檀郎孝順奉母,考核時多計一筆哩。」
歐陽戎捂拳咳了聲,「也行也行。不過聽六郎說縣衙被淹了,我等下山,先安頓好,就接嬸娘……」
甄氏沒在意這個,笑吟吟打斷想轉移話題的某人,「而且阿,那大周令是不是還規定,縣令要攜帶妻女一起上任,若是實在沒有,也要帶房小妾,且在當地任職期間,監管者不可娶本地受監管人之女,否則判罪……這一條,縣太爺應該比鄉姑熟些吧?」
歐陽戎板著臉,他就奇了怪了,為何甄氏有些事糊塗的要命,有些事又聰明的要死。侄兒克星對吧?
「那咱們恪盡職守的歐陽縣令,您是不是該考慮婚事了。」
「……」嬸娘這燕國地圖屬實有些長了,現在才抽出匕首。歐陽戎覺得。
不過這一次,既然決定下山上任,好好干一回事,他便不再迴避。
「侄兒不可能娶到五姓女的。」
歐陽戎正視甄氏。
「為何不行?檀郎可是弱冠之年就名滿天下的正人君子,」
「很簡單,門楣。」歐陽戎抬掌,在額間略微比了下。
「門楣怎麼了,我們南隴歐陽氏……」
歐陽戎點頭說實話:「我們南隴歐陽氏確實沒什麼門楣,在五姓七望們眼裡。咱們這一脈歐陽氏,上一次出人物,還是在漢朝那會兒。」
「……」甄氏。
「甚至侄兒所走的科舉一道,對五姓七望而言都……嗯,嬸娘應該知道,侄兒曾在杏園宴上被女帝賜官麟台正字吧,也就是以前的秘書省校書郎,擔任此官必須清資出身,是清流中的清流,當朝宰相幾乎最初都從這官做起的,清貴吧,也是南北士子們皆嚮往的九品起點。
「但你可知,每年大周科舉,天下寒門,南北取士,才堪堪三四十人而已,而這些人中,只有狀元郎與少數一些人可以通過苛刻的吏部遴選,選上此官。」
頓了頓,歐陽戎輕描淡寫吐出:「而這樣一個官職,出身五姓七望的士族子弟們可直接擔任,長輩舉薦下即可,無需科舉。」
甄氏欲言又止。
歐陽戎輕聲安慰道:「嬸娘,在五姓七望眼裡,咱們就是寒門中的寒門。就連大乾離氏,做了近百年天子,都被他們視為是摻雜夷血的次族。他們恃其族望,恥與諸姓為婚,所以……咱們暫時別多想了。」
在大周朝,世言高華以五姓為首,崔李盧王謝,共五姓七望。
其中,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隴西李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為郡姓,乃北方士族最高門。
而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為僑姓,是江左士族……也就是南方士族最高門。不過南方二望在七望中排末端。
因為在大一統前波瀾壯闊的南北朝鼎爭中,是來自北朝的隨乾最終勝出,平定了南陳,實現又一次南北大一統,現在的大周帝國的中心在關中的洛陽、長安,而北方又是傳統的中原腹地,所以到了本朝,北方五望強於南方王謝。
而其中,尤其以博陵崔氏為最,被天下推為士族之冠。
且據歐陽戎所知,這五姓七望不僅僅是族傳流芳、世代簪纓這麼簡單,聽說這七
第10章 娶妻當娶五姓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