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悲哀。
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南半島上的雨季慢慢的結束。在這段時間內,中隊開始向暹羅邊境集結,而暹羅國內的軍隊,也完成了擴編。暹羅陸軍,擴充到了一百萬人。但是,僅僅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裝備了步槍,火炮也不到五百門,剩下的人,只能使用刀槍以及弓箭之類的武器。
戰爭的陰雲,開始在暹羅上空集聚,全世界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這裡。所有的強國,都在猜測,中國對暹羅的入侵,將會變成什麼樣?會不會向英國正在進行的布爾戰爭一樣,變成一個戰爭泥潭呢?畢竟,暹羅的人口,可是布爾人的二十倍。中國要想一口吞下暹羅,恐怕不太容易吧!
中國人向來注重師出有名!因此,即便是要出兵吞併暹羅,但合理的藉口還是要準備好的。7月中旬,中國最大的報紙——《帝國日報》,上面用頭版,刊登了暹羅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鄭信的生平,以及吞武里王朝的建立和滅亡的過程。
鄭信的父親鄭達出身於中國廣東澄海華富里,清雍正年間南渡暹羅,居大城府,是一位攤主,致富後改名為鏞;他的母親諾央是暹羅人。鄭信就出生於大城府。他7歲時開始在一所上座部佛教僧院接受教育,經過7年的學習,成為一名皇家侍從。傳說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佛教初學者通鑾出寺托缽化緣,見一中國算命老先生,算命先生看了手相,告訴他們,他們兩人將成為國王。他們當然沒有認真對待,但後來鄭信果然稱為暹羅王,而通鑾也殺了鄭信,成為了拉瑪一世。
鄭信在來興府任副府尹(後來成為總督)時,得到了他的泰國名字達信,正式頭銜是披耶達信。當他晉升為甘烹碧府總督時,他不得不返回大城。因為當時緬甸襲擊了泰國,並包圍了泰國首都。鄭信領導並參加了首都的防衛工作。但大城很快在1767年淪陷,鄭信率領一小支軍隊衝出了城市。
趁著清緬戰爭爆發而緬甸大城駐軍大部被迫回國抵抗清軍,鄭信率眾以東南沿海地區為基地,組織抗緬軍,光復大城,並遷都吞武里。當年12月28日被擁立為王,史稱吞武里王朝。1770年隨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一了暹羅全國,又多次對柬埔寨進行軍事擴張。他也派使臣到中國,入朝稱屬臣(籓屬國)於清廷。1782年4月7日,在一次宮廷政變中,鄭信被殺。從柬埔寨前線率大軍回京的通鑾(卻克里將軍)拿握政權,建立曼谷王朝。而通鑾,也就是拉瑪一世,懼怕滿清的追究,自稱是鄭信的兒子鄭華,進表滿清請求冊封。昏聵的滿清政府,竟然相信了,冊封通鑾為暹羅王。而通鑾的年紀,可是比鄭信都還要大幾歲的。
暹羅王鄭信的生平和事跡在《帝國日報》上刊登之後,立刻在全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原,對於暹羅這個國家,以及鄭信這個人,中國人知道的並不多。但是,當中國官方報紙刊登之後,群情激奮。各地的人民,紛紛組成請願團,要求帝國政府為鄭信報仇,剿滅現在的暹羅王室。
在中國取得一系列的戰爭的勝利之後,帝國公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已經上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在他們看來,帝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了。南方的小國暹羅,居然做出了這麼喪心病狂的事,受害者還是華人,帝國理應出來主持正義了。
原,那些經常和帝國政府作對,痛罵帝國窮兵黷武的老學究們,也條了出來。數百人在新華宮外長跪不起,他們要求帝國,對暹羅發起戰爭,懲戒暹羅王室的這種卑鄙行為,為帝國老百姓討回一個公道。
短短的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這個事件就波及到了全國,各級政府收到的請願書,達數萬份。帝隊的官兵們,也紛紛請求對暹羅發動戰爭,消滅暹羅王室。甚至,不少激進的民眾,願意組成僱傭軍,加入對暹羅的作戰當中。
對此,帝國皇帝王毓澤親自表態,帝國政府不會饒恕暹羅現任王室。帝隊已經開始集結,將對暹羅王室發起一場滅國之戰,要讓暹羅王室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慘重的代價。
國際社會上,對於這一場戰爭,也分成了兩派。一方認為這是中國處心積慮的想要吞併暹羅,發起對暹羅的侵略。另外一派則認為,這是中國對暹羅王室的復仇,是可以接受的。而暹羅國王朱拉隆功的意見,則沒有人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