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理所當然的。
根源於兩支球隊不同的戰術。
湖人隊的戰術是三角進攻。
那麼何謂三角進攻呢?
說複雜的,可能會有點兒難以理解。但湖人隊最常呈現在球場上的三角進攻表現,就是巨星的持球單打。
每一個戰術的終極目的都是完成進攻增加得分,而每一個進攻戰術的實現目標都不相同,比如說最基礎的擋拆戰術,擋拆戰術的目的是製造錯位,從而創造出外線小打大,內線大打小的優勢局面。
相對的老鷹進攻的關鍵在於擋拆掩護之後高位切入,其目的是為了讓運動能力優秀的鋒衛搖擺人有直接衝擊籃筐的機會。普林斯頓的目的則是製造空當,人動球動,再加上繞底線的反跑攻後門,從而製造出無人防守的得分機會。
在NBA所有的進攻戰術之中,三角進攻也是一種非常老派的戰術。最初的誕生時間是1962年,提出這一概念的是溫特大學的教練山姆·巴瑞爾。
這種老派戰術的一概相同觀念就是越接近籃下的位置越容易得分,而三角進攻尤為極端,它所有的戰術所最終服務的目的,都是為了讓球隊的進攻核心(喬丹和奧尼爾以及後來的科比)在低位接到傳球。
越接近籃下的位置越容易得分,這種觀念相對而言確實可以稱之為真理,尤其是在你擁有可能是這個聯盟里低位攻擊力最強的球員的時候。
喬丹是如是,奧尼爾是如是,就連後來科比時代的湖人,當禪師歸來,三角進攻重拾之後,科比也經常出現在低位一對一接球背身單打。
三角進攻之所以精妙,就是因為只要順著這個戰術運行,傳球者總能夠找到機會將籃球傳到在低位卡住位置的進攻核心手中。而菲爾·傑克遜之所以被認為離開巨星就不會打球了,關鍵因素也在於三角進攻純粹就是一種為了能夠將籃球傳到低位的進攻核心手中,讓核心在低位展開一對一的攻堅戰的戰術。
這種戰術到最後,依靠的還是進攻核心強悍無解的一對一單打能力。
但同時,它也是一種非常貼合巨星的戰術,因為它將巨星的個人能力最大化了。
在完全運轉起來的三角進攻之中,想要阻止進攻核心在接到籃球獲得一對一的單打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對於喬丹這樣的籃球之神而言,一對一防守和無人防守的差別並沒有多大,同樣都是可以輕易取分的機會。
在這一點上,奧尼爾要比喬丹差了不少,雖然他在籃下成功取分的幾率要比喬丹更大。但罰球這個老大難問題讓他有了被限制的辦法,更何況與喬丹不同,喬丹能在左右兩個肋部從籃下到油漆區以外都可以接球終結進攻,必要的話甚至可以拉出三分線以外,在三角進攻的運轉之下他顯得完全沒有任何辦法防守,也沒有任何辦法能限制他接到傳球。
但奧尼爾,他的射程註定了他的活動範圍只在籃下三秒區的區域範圍之內,如果他拉到三秒區之外接球,那就很容易被限制住。這就導致防守奧尼爾接到傳球將他和整個三角進攻的運轉切割開來成為了可能。
所以,至少在三角進攻的體系之下,奧尼爾是不如喬丹的。
進攻破壞性更強,但軟肋較為明顯,雖然限制起來仍然十分困難,但十分困難和幾乎不可能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難度。
當然,這一點和卡爾·馬龍無關。
和他有關的是三角進攻的需求。
三角進攻想要完全運轉起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兩個核心的連線,也即是低位和側翼的連線,一旦這兩個位置完成連線,在三角進攻的運轉之中一條通往籃下的傳球路徑就會無法遮擋的暴露出來。
那麼問題來了?
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既然三角進攻最重要的是低位和側翼的兩個核心,那麼場上剩下的三個人幹什麼?
看著。
後世張旭看湖人比賽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科比或者加索爾輪流在低位展開進攻,其他三名隊友在進攻端全部拉開到一側站著干看。
當時對籃球戰術的要求不甚了了的張旭覺得城加索爾和科比的這幫隊友為CBA隊友都侮辱了CBA。
你們TM的就不會來個反跑和掩護做牆積極尋找進攻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