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兄亦父,深受愛戴。
奈何
次子姜武,據說當年是最像姜林的一個,不僅盡得其父兵法真傳,而且還師出名門,一出場,這個光環就疊的滿滿的。
初次小試牛刀,盡顯大將之風,雖然只是幾次萬人以下的戰役,但這幾次漂漂亮亮的收尾,讓所有人都對他充滿了希望。
不過,這幾次,對於姜武來說,也算不得是什麼真實的戰歷,畢竟,這個規模太小了一些,而且雙方手中掌握的力量也不在一個級別。他真正的初次大戰,應該是接下來的吳乾之戰。
吳乾之戰,這算是吳白起生平意義上比較有意義的一戰,雖然他此前已經是名將了,但還遠遠稱不得是天下頂尖的名將,比起他此後在天下名將中的地位來,更是天壤之別。
而那個時候,吳動兵三十萬,乾出兵五十萬,那個時候大吳已經有了步入衰落期的跡象了,皇朝之內已經有反王開始興起,不過永遠沒到了今日這種程度,這應該算是大乾主動出兵的一次試探。
雙方出動的兵力雖然聽起來不少,可是,只要考慮到雙方的實際情況,那個時候雙方可都是大一統的皇朝,吳雖然已有反王興起,但以當時來看,只是小患。
幾十萬兵馬聽起來多,但是,就算是全扔出去固然是心疼,但還沒到了傷筋動骨到什麼程度的地步,更加沒到了動搖國本的地步。
皇朝之間真正動真格的,那要像大武司馬長風那一次,直接發兵百萬以上。
那個時候的姜林,年紀已經到了五旬往上了,仗打到一半的時候,卻偶感風寒,直接高燒不退,不得已只能暫時退居後方養病,將所有的兵馬暫時代交副將轉攻為守,等候朝廷指派新的主將人選。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大乾之內,傳遍吳不畏姜林,獨懼武子的傳言,再加上一出場的光環,姜武這真正意義上的開山第一場大戰,就直接是幾十萬規模之間的大戰。
當然,或許是因為,當年作為吳軍主將的吳白起,也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將。換成了今日的吳白起,誰敢來這種操作?
此戰,吳白起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拉長敵方戰線,進而分割包圍、切斷乾軍糧道,逼迫糧草有限的姜武急於求勝。
那個時候的姜武,已經是騎虎難下,只能求勝,被切斷了糧道之後,他當時的戰線長度,軍中的那點糧草根本不支持他撤回去。
不得已,只能夠以破釜沉舟的勇氣,行最後一搏。那個時候的姜武,其實已經輸了。只不過,當時初出茅廬,光環壓身的他,不願意承認罷了。
姜武帶領兵馬總計發動了一十三次猛攻,絕境之中,仍然給吳白起造成了十萬左右的傷亡,但是,終究是沒有死中求生,而這一十三次的猛攻,也耗盡了乾軍的最後的銳氣與戰力。
而反,吳白起又行連環計,將已經決定的乾軍引入他一開始就為乾軍選好的墓地,一場大水下來,幾十萬的乾軍幾乎全軍覆沒,僅剩下萬餘人被敵方所擒,屍體令江河為之斷流。
而姜武本人,卻幸運地在大水之中抓住了一塊枯木,留得了一命,最終被吳白起所俘虜。
此後,姜文代皇子為質,欲與大吳和談,而其要求,就是放回其弟姜武以及大乾將士。
大吳本來不想在這個時候和談,可是也就在這個時候,大吳發生了一場動搖國本的大變。
在傳說之中,吳白起在一十三次猛攻之後,那個時候的乾軍已經到了絕路,面對徹底斷糧的他們,吳白起本可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卻最終犯下了滔天殺戮,有傷天和,也正是因為如此,一場瘟疫席捲了大吳。
此一戰,大吳本應該大獲全勝,但卻因為這場瘟疫而元氣大傷。當然,大乾這個時候也不敢發起反擊,瘟疫這個東西可不分人的,誰都不敢染上。
而且,大乾邊地,也爆發了小範圍的瘟疫。
大吳這個時候深陷瘟疫之苦,自然樂得和大乾和談,而姜文的價值,遠在一個如今已經被天下人嘲諷為紙上談兵的姜武之上,自然樂的放了一個姜武以及萬餘俘虜。
只不過,天公不作美,姜文入吳,身陷瘟疫,不治身亡,年僅三十一歲。
姜武回國,曾經的光
第1041章第二次反王聯盟,大乾宗室第一王,余元刀指木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