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核心匠人這時候免不了就要跟在許辰身邊。
正在講解的人,是一個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其名馬鐵,本是漁陽一個普通的鐵匠而已,被召去工事院之後,最後憑藉著合格的成績以及數項技術突破,成功從一眾匠人里脫穎而出。
工事院如今第一批晉升品級的匠人寥寥無幾,這馬鐵正是其中之一,如今冶鐵生產效率的提高,也有他很大的功勞。
許辰往前看去,工人們各自忙著手頭的事情,有人在爐子旁邊推拉風箱,有人在往爐子裡添加礦石和石堊,爐子下面的孔洞則是源源不斷流出鐵水,最終慢慢填滿下面一個個熟鐵條組成小渠里。
每當填滿一個,旁邊的匠人就會立即換上另外的熟鐵條來承接鐵水,如此往復不息時時刻刻都在產出,如此一個爐子,一日便可產鐵約兩百斤。
而產出的鐵,最後又會被鐵匠根據鐵件需求,或是在旁邊的水力鍛床下,或是自己在工件台加熱進行敲打,最終經過一系列的淬火工藝,形成一個個不同形制的鐵質件,或者說是鋼製件。
看到眼前這樣的生產場景,許辰心裡十分踏實。
他知道這些流出的鐵水最後意味著的是士兵的盔甲武器,也是百姓們的農具和鐵犁,日常用的陶罐陶爐也能變成鐵鍋鐵爐。
這麼一個爐子日產近兩百斤,跟後世來比自然是不值一提,但在東漢三國時代,已經是十分逆天的效率了。
漢朝冶鐵技術已經開始快速發展,但眼前這個看似並不怎麼先進的冶鐵工廠,實際上就已經有許多遠超時代的工藝所在。
比如活塞式的風箱,實則是明朝才有出現的技術,又比如土法獲取的焦炭燃料,也是宋明才出現的。
更不要說把生鐵水澆在熟鐵中的灌鋼法,要比漢朝一錘錘子敲出來的百鍊鋼效率不知道高去哪裡了,如今這冶鐵工坊的生產效率和品質,都是碾壓時代的成績,而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且不說年前新增的四個爐子,光是現有的六爐,如此算下來半年也該產有二十二萬斤鐵,如此,也差不多能滿足一萬人所需的甲衣兵器需求了。」
許辰心中略作盤算便有了結果,如此平均下來,每個士兵約要使用鐵二十一斤左右。
二十一斤要打造從兵器到甲冑的全套裝備,那肯定少了,但如今黃巾已有兩千套先鋒營重甲,也就是實質上只有八千套兵甲需求,這樣一算差不多也就夠了。
更不要說年前還有計劃要增加爐子,那產量更是綽綽有餘。
當然說是這麼說,許辰卻也不會真的把所有產量全部打造兵甲,農業生產上同樣也需要大量鐵器,百姓有更多的鐵犁和鐵製農具,農業生產效率才能提高,精耕細作之下,才能有更多糧食產出。
這些鐵件生產出來,軍用農用幾乎都是對半分配。
許辰這麼一說,眾多工匠都是呵呵笑起來,能為黃巾做出成績,他們都是與有榮焉。
隨後,許辰便走到工場的成品倉庫裡邊去,這裡各自劃分區域,有的放著一架架的鐵犁,有的放著一柄柄的長矛和一具具盔甲。
他略微看了一圈,左手隨意從一個地方取來一把環首刀,而右手則是往身邊一伸,旁邊的馬鐵便十分懂事的遞上來一把卡尺。
許辰量了量手裡環首刀厚度和寬度,隨後又從其他地方取出另外一把來,又是一量,便滿意的點了點頭。
馬鐵見狀,鬆了口氣,隨後呵呵笑起來:「教主放心,俺們生產過程都是分工合作,工人們或許沒法熟練做出整個成品,但是單個工序的把控都十分嚴格,而且在每個環節,咱們都有質檢程序,在質量和標準上絕對不會有問題。」
許辰點點頭,得益於自己的灌輸式教育,標準化已經刻入了這些工事院匠人的骨子裡了,而這最終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當最終產品的質量趨於穩定可控了,許辰就考慮起更長遠的事情了。
用手指敲了敲環首刀的刀身,迴響出一聲清脆的金鳴。
他把頭一轉,看向了馬鐵:「可以高效的生產鋼鐵件,這很不錯,但本座還是希望你們能製造出更為優質的鋼材,這種鋼材若是鑄成筒狀,則需要能承受住極
第30章 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