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朝神鼎三年秋末,白魚鎮下了一場秋雨。
一場秋雨,原本算不上什麼,白魚鎮一向雨水稀少,到了秋季,便更是難得見上一場雨,可這一場雨,一下就是三天。
甚至還沒有要停下的趨勢。
秋雨之中,白魚鎮東邊的一座小院子前的小巷,有個少年,此刻正撐著一把油紙傘,緩緩而行,在這條偏僻的小巷裡,行人罕見,若是有人此刻正好和他迎面而過,定然能夠看清楚這少年傘下緊皺著眉頭的一張臉。
「這鬼天氣,還真他娘的……罕見。」
少年咬牙切齒。
白魚鎮地處大周西南,是大周的邊陲之地,名副其實的偏僻之極,小鎮規模極小,整座小鎮裡的住戶加起來不過才兩百餘戶人家,就這點住戶,又經過這麼些年,鎮子上要說誰和誰沒點關係,還真是實在是有些勉強。
不過偏偏這個少年,和鎮子上的住戶,實在是扯不上半點關係,他無親無故,亦不是這白魚鎮的本地住戶,小鎮上的居民只是知道,在那個冬天,這個少年差不多七八歲的年紀時候,被人送到此地,那來人留下一袋銀子,替當時還說不上是個少年的少年置辦了一棟宅子,留下些銀兩,然後便獨自離去,這讓小鎮本地百姓都有些奇怪,想著那孩子想來怎麼都是熬不過那個冬天,可最後哪裡知道,這個孩子不僅僅熬過了那個冬天,並且在那些散碎銀子用完之前,還硬生生找到一份營生。
傳聞現如今這位大周皇帝在當年初平年間,曾在少梁城對一位疆土遠遠比大周大出數倍王朝使者笑言:若給朕百年時間,朕必將大周疆域擴大十倍。
這句豪言壯語,使者一笑置之。
可能是不願意拂了大周皇帝的面子,也可能是根本並未放在心上。
蜉蝣撼樹,有人敬其膽氣,有人笑其自不量力。
至於這個發生在千里之外少梁城的故事是如何傳到這大周王朝偏遠至極的白魚鎮的呢?
當然離不開那些說書先生。
現如今整座山河的王朝百姓都喜歡聽說書,因為那些傳言能撼山搬海的山河修士幾乎都不會在他們面前顯露神通,也不易得見,因此也就只能在說書先生的嘴巴里,才能得知那些修士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
況且這些說書先生嘴裡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山河修士而已。
白魚鎮有酒樓十幾家,每一棟酒樓便有一位說書先生,這些說書先生大抵會在每日午後光景在酒樓說上幾場,每一家酒樓的說書先生不同,性子脾性也不相同,所以有的一日能說三五場,有的說兩三場,更有甚者,一日不過說上一場便罷了,可其實內容大致都是什麼山精野鬼,和什麼山河修士懲惡揚善的故事,就算有些變化,但都脫離不了這大致路數。
大周王朝地處山河西南,地處偏僻,疆域說不上廣闊,白魚鎮更是小的可憐,因此這些說書先生自然沒有機會去見識過外面的光景,當腦子裡那些道聽途說的故事說完之後,便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那些陳詞濫調,和翻來覆去那幾個故事總歸有一日會讓市井百姓們感到厭煩。
因此,當年紀尚小的少年將那些腦子裡的故事當作貨物販賣給那些說書先生的時候,便真活下來了。
白魚鎮上的百姓都知道這個孩子不是白魚鎮本地人,是個外鄉人,可也不知道這不過七八歲的孩子為何腦子裡能記得住這麼些東西,他這個故事一講,可就是整整五年。
五年之間,那些說書先生驚駭的發現,這個少年說出的故事,不僅僅是他們沒有聽過,也從來沒有一個相同的,因此憑藉這些故事,那孩子在小鎮裡便這樣活了下來。
甚至於等到年齡更大一些,少年便成為了一位說書先生。
這一下,白魚鎮裡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叫做李扶搖了。
作為小鎮裡最年輕的說書先生,李扶搖的年齡甚至不到十六歲。
大周王朝的男子二十及冠,在李扶搖這個年紀,還要整整差去四年。
李是姓,名字里的扶搖二字卻是取自道家典籍《逍遙遊》裡面的一句,「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取了這麼一個名字的李扶搖,知道這些傳說,並未理會。
此時此刻,這位少年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