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岳飛和金兀朮在前線交戰之際,江鴻飛君臣也沒有閒著。
經過跟自己的臣子商量研究,江鴻飛做出了三個重要的批示:
第一個重要的批示就是,號召遼寧路的文人士子投身大元朝廷舉辦的科舉,將遼寧路的文人先給消化掉。
江鴻飛期望通過這些未來的治理者,將大元帝國的輝煌文化如春風化雨般播撒至遼寧路的每一寸土地,讓那份對帝國的嚮往與歸屬,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為了確保所有遼寧路的參試者親臨國都元大都,親歷科舉盛事,好好領略一下大元帝國的文化,對大元帝國生出嚮往,最好生出歸屬感,江鴻飛做出重要指示,遼東地區來參加科舉的文人的衣食住行,全部由朝廷買單,這算是對遼寧路剛併入大元帝國頒布的特赦。
不過江鴻飛特意做出過指示,此次科舉雖然會對遼寧路的文人有一定的照顧,但考卷的語言卻無一例外地採用漢字——這不僅是知識的鑰匙,更是通往帝國核心的通行證。
江鴻飛明白,若要真正融入大元帝國,掌握漢字,理解其背後的文化底蘊,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
對於那些未曾涉足漢字世界的遼寧路學子,帝國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慷慨與包容,提出可先入太學深造,費用全免,待學成之後再赴科舉之約。
這不僅是對知識的尊重,更是對文化融合的深切期許。
與此同時,一個更為深遠的決策悄然醞釀——廢除遼寧路原有文字,包括金國文字、遼國文字、渤海文字以及以前的所有文字,全面推行漢字與漢語。
歷史上的無數先例證明過,文字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是文化認同的基石。若想真正統治一個地區,唯有消弭文字的隔閡,方能實現真正的心靈相通,將那裡徹底變成自己國家的一部分。
這麼說吧,文字其實是有文明基因的,只要一個民族的文字不消亡,它就可以維持著複雜的民族自我認同的精神歸屬。
也正是因為如此,古往今來,那些真正的征服者,想要徹底征服一個地區,就先要消滅那裡的文字,否則統治者,要麼被那裡的文明同化,成為其一部分,要麼最終被驅趕,宣告失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華文明。
在中華大地這片土地上,漢民族也曾被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統治過,但就因為漢字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此基礎之上建立起來了巨大的文明體系,所以,無論任何民族統治漢民族,最後的結果都是要麼被漢人同化,要麼被漢人驅趕,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徹底征服漢人。
所以,被統治者從精神和情感兩方面認同統治者,是統治成功的唯一選擇。
古往今來,概莫能外。
縱觀歷史,每一次成功的統治,都是首先滅掉當地的文字,使得被統治民族完全或徹底的集體失憶,重新接受統治帝國的精神與情感灌輸,以實現其長治久安。
這麼說吧,掠奪遼寧路的地區的物質財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想要真正將遼寧路變成大元帝國的一部分,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哪怕江鴻飛已經將整個遼寧路的達官貴胄豪紳階層消滅掉了。
因此,江鴻飛堅信,通過漢字與漢語的普及,遼寧路終將徹底融入大元帝國的懷抱,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然,為了不讓人類智慧的結晶毀在自己手上,遼寧路原來的書籍、碑文、所有記載,都被呂將、韓昉等人收集起來,送往元大都,交給李清照等人,將之編入到《洪武大典》中,甚至就連這些原稿,江鴻飛都不讓人銷毀,而是命人刊印十份,分開保存。
第二個重要的批示就是,廢除遼寧路原有的貨幣,全面推行大元帝國的貨幣,以此加強經濟控制,深化統治根基。
——江鴻飛已經搞出來了靈石本位制(具體可以參考布雷頓森林體系),發行了大元帝國的紙幣。
控制住一個地區貨幣的發行權,意味著對地區經濟命脈的牢牢把握,從商品定價到工業布局,從財政稅收到軍備國防,無一不受到帝國意志的深刻影響。
江鴻飛深知,這一舉措的實施,將是遼寧路全面「大元化」的重要標誌,也是實現長久穩
第四百五十六章 春風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