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此時張名振,張煌言,以及彭信古等人都忙著收編清洗島上的清軍殘餘力量,他們哪裡想得到自己的行動還能影響到廣西戰局啊!
別說是他們了,就是在背後籌劃這一切的孫可望在計劃的時候也沒有想到這一點。
孫可望讓張名振,張煌言統合廣東沿海明軍,收復海南島自然是為了四五月李定國進軍廣東,水陸並進,東西夾擊做準備,而為張名振麾下近兩萬大軍及其家屬找到一個可靠的落腳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當然,以海南此時的生產力,供養如此大軍幾乎是不可能的,糧食給養還得從其他地方補充,但是淡水,營地,休整等問題卻是得以解決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孫可望讓張
名振借著永曆大旗提前統合各方力量的原因了——沒有這些廣東土著,來自江浙地區的張名振所部根本無法迅速獲取大軍所必須的糧食,醫藥,武器補充,更談不上立足了。
要說,比起大順軍的李來亨,大西軍的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東南的國姓爺鄭成功,廣東沿海,包括海南島在內的抗清明軍大部分都是籍籍無名,但又最有骨氣的一批人。
他們將自己的一生用於抗清,不斷支持著各方的抗清力量,無論是李定國,鄭成功,還是臭名昭著的三藩,只要抗清,他們便會摒棄前嫌,竭力配合。
且不說陳上川這位「恥作北朝臣,寧為南國客」,在原來的歷史上堅持抗清到十八世紀,被譽為「明朝最後一人」的英雄,便是崖州彭信古,萬州曹家父子,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海南島上的這些抗清英雄們幾乎沒有享受過明朝廷的恩惠,甚至遠在西南的永曆朝廷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可他們為了反抗異族的民族壓迫,卻矢志不渝,堅持鬥爭。
而彭信古,崖州永樂縣的一個衛所兵,一把年紀了還是光棍一條,不知道多少年沒碰過武器了,平日裡都是扛著鋤頭在土裡刨食的,但為了不剃頭,為了尊嚴,卻奮起反擊,豎起了海南島抗清的一面大旗。
只是,清軍的力量終究還是太強大了,彭信古等人雖然取得了一時的勝利,但沒有武器裝備的補充,他們哪裡敵得過清軍正規軍?
在原來的歷史上,這些小人物雖然屢戰屢敗,卻始終沒有放棄,彭信古聯合曹君輔父子,以及各路黎族村寨,在深山老林里苦苦支撐了好幾年。
到1659年,聽說鄭成功要北伐江南,彭信古又燃起了鬥志,三度出山,率領義軍響應鄭成功。而到了下一年,義軍不幸戰敗,彭信古、黃士諤等人被俘遇害之時,武器居然是木棍,衣衫襤褸,哪裡還有點義軍領袖的樣子?
可以說,他們是最純粹的抗清義士,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了尊嚴,為了活著的一口氣!
好在,現在,在這個張名振率部興復瓊州府的光輝時刻,這些抗清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無疑都迎來了自己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測試廣告2
第八十章 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