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工程師的水平具有正相關性,擁有幾個高鼻子工程師,還是很讓人覺得忠實的,唯一的區別就是不敢公開宣傳了。
再往後,中國企業慢慢會覺得國產設備並不比進口設備差,進口設備的主要原因不再是人家的設備更先進,而只是這種設備過於冷門,國內不屑於製造。高鼻子也不再是技術權威的象徵,有些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究院,雇一幫高鼻子工程師,也是當民工用的。
這就是發展階段的差異,水到渠成,也用不著太過焦慮。
「唐總,你對外教的理解,可能也有一點點偏差。我們學校里現在聘請外教,主要也並不是讓他們當口語教師,而是作為專業教師的。對了,孫主任,你們系不是一直想從德國引進幾名機械專業教授嗎,你把這個情況向唐總和張總介紹一下。」範文平說道。
「好的。」孫凡卓應道,接著轉頭對唐子風和張建陽說:「唐總,張總,我剛才的話,說得有點急了,沒解釋清楚,可能讓你們誤會了。我們高校講國際化,並不是為了聘幾個外教來裝門面,而是國外有些教授的水平的確很高,而且他們的知識結構和我們國內的教師大不相同。
「引進這些教授,有助於促進學術交流,提高我們的教學和科研水平。高校里經常說『遠緣雜交』這個概念,就是說同一個學校,或者同在國內,大家的思維方式都會比較雷同。如果能夠引進國外的學者來任教,或者參與科研,就能夠帶來一些新鮮的思維方式,這才是國際化的主要目的。」
孫凡卓這話,並不是胡說八道。事實上,高校的國際化指標,並非中國才有,甚至中國也是從國外學來的。國際化對於高校的意義,正是促進學術交流,打破一個國家內部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
這種思維定勢並不僅僅局限於社會科學領域,在自然科學領域裡也同樣存在。說個簡單的例子,新中國最早的工業化是來自於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工程,導致的結果就是中國的工業技術體系帶有很強的「蘇式」風格,與歐美的技術完全不同。
前蘇聯在與西方的技術競爭中落伍了,導致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歐美體系,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能拋棄蘇聯體系,全面轉向歐美體系,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極其龐大的。
國內高校最早提出「遠緣雜交」的概念,並不是針對國際化,而是針對校際交流。
在早先,各學校都熱衷於把優秀的學生留下來任教,形成門派傳承。有些系裡七八成的老師都出自於同一位大牛的門下,大家平日裡都以師兄弟相稱,讓外校畢業的老師覺得自己是小姓人家,不敢吱聲。
這種師門傳承的好處是大牛教授能夠在系裡呼風喚雨,但凡有點好處,師祖先拿,師伯師叔後拿,最後再輪到弟子輩。那些在師祖生病時忙著床前侍候、端屎倒尿的弟子,最終就能得到師祖傳下的衣缽,等師祖百年之後,他們再搖身一變,成為新的師祖。
這種近親繁殖的現象,使很多原本很有生氣的科研單位迅速墮落,單位內論資排輩,排斥異己,師門之間互相捧臭腳,共同搞學術腐敗,把個學術圈搞得烏煙瘴氣。
鑑於此,許多學校和科研院所紛紛出台規定,限制本校學生留校,積極引進外校畢業的學生,這就是遠緣雜交概念的來源。
這個概念再推廣到國際層面上,就是國際化的理念了。教師間的國際化交流,學生間的國際化交流,以及教師與留學生的交流,都能夠產生出思想的活力。
而思想活力,才是一個學校最核心的價值。
國際上最知名的高校排行榜,無不將國際化作為一項重要指標,並不是無聊之舉,而是因為國際化水平的確是有用的。有些圈外人看了一點啥揭密之類的,就跟風起鬨,說什麼國際化是面子工程,這就是把全球的教育界人士都當成傻子了。
有句話咋說的:不要用你一時的興趣,去質疑別人賴以為生的職業。
唐子風不是搞教育的,但他有足夠的理性,讓他能夠聽懂孫凡卓的解釋。其實孫凡卓講的道理,唐子風原本也是懂的,蒼龍研究院也有引進的外國工程師,還有大量海歸,這些人在研究院的貢獻,並不僅僅是自己能夠設計出什麼產品,還在於能夠給那些純粹國內教育背景的工程師提
第三百八十五章 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