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呆呆的坐在一塊石頭上,問他什麼都說不記得了,小西林倒沒跟他客氣,當即把他當成了幫手,拉著他拾了好多乾柴才回了村子。
村里人開始以為這是附近哪個村鎮走失的痴傻孩子,可很快就發現這孩子不僅神智未喪,竟然還能識文斷字,只是不知為何失去了以前的記憶,眾人在疑惑間沒少幫他在附近村鎮打探,想找到他的家人,可最終無果,這孩子也就留了下來。
小西陽很高興,因為他終於不是村里唯一的孤兒了,這種高興並未隨時間的流逝而減淡,反而越來越強烈了。一個孤兒是可憐的,可兩個興趣相投的孤兒湊在一起居然可以比別的孩子更幸福,這是他做夢也沒想到的。
先前,儘管他還小,儘管他有很多小夥伴,儘管村里人都很照顧他,可他幼小的心靈還是時時能感受到那種身為孤兒的淒涼,尤其是看到小夥伴在父母面前撒嬌的時候。現在不一樣了,這個新來的小孩可以從早到晚的陪他一起玩,不必擔心玩的正起勁時對方被家裡人喊去吃飯,而且沒有被大人打屁股的擔憂,可以玩出圈兒,比如,別的孩子不敢進的深山,他倆敢進,回來多晚都沒關係,反正兩人是吃百家飯,睡百家床的,不管是翻牆進入好脾氣的陸爺爺家還是林爺爺家,保准不會挨罵,僅此一點就這讓其餘的孩子嫉妒的要瘋了。
因為對方是自己撿回來的,小西陽頗有兄長風範,如果掏到三個鳥蛋,一定是給他兩個,自己吃一個,和別的小孩打架,不管對方有多不好惹,小西陽肯定會站在前面替兄弟擋拳,他的這個兄弟也表現的夠義氣,不論是在山中遇到危險還是打架不敵,從沒獨自逃跑過。
兩個人從沒吵過架,唯一讓小西陽有些鬱悶的事還是發生在剛把他撿回來的時候,既然對方不記得自己的名字了,小西陽覺得自己有責任給對方取個名字,「西二陽」這個名字是他最先想到的,村裡的那些同胞兄弟大多這麼取名,可這小孩並不喜歡,他甚至提出自己可以改名叫「西大陽」,小孩還是不想要「西二陽」這名字,這下讓小西陽犯難了,畢竟他只有八歲,又不識字,絞盡腦汁的仿照村里孩子的名字又提出了「小牛」、「石頭」等幾個他覺得不錯的名字,可那小孩沒有一個滿意的,無奈之下,他只得去求助村里唯一識字的陸爺爺,他自己的名字就是這老頭給取的。
老頭兒知其來意後,只微一沉吟就說,既然你遇到他時他是坐在石頭上的,那就叫「石生」吧。小西陽佩服的五體投地,得了寶貝似的一溜煙跑回來,可還沒等他把這個既好聽又有意義的名字說出口,那小孩卻先開口道:我以後就叫尋易吧,容易的易,與記憶的憶同音,取追尋往昔記憶之意。
小西陽當時就被對方的學識給震懵了,不識字的他根本不懂對方說的是什麼,但天生的機靈讓他很快就領悟到,自己先前認為一個讀音只對應一個字的想法多半是錯的,為了不讓對方看出自己的無知,他眨著眼問,那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記憶的憶呢。小孩撇撇嘴說,那樣太直白了。小西陽不懂直白有什麼不好,儘管再次被震懵,可還是覺得陸爺爺的學識肯定比這小孩要高的多,抱著要挽回面子的念頭說出了「石生」這個名字,可讓他鬱悶的是,這小孩不但沒露出他預想的驚訝神色,反而再次撇撇嘴,竟然有些不屑。看著他那樣子,小西陽心裡虛了,感覺到學識的比拼光靠機靈是沒用的,他二話不說的又跑去找陸爺爺,老頭聽完講述後反倒露出了驚訝之色,點點頭說了句,不想此子竟來自書香門第,那咱們以後就喚他作尋易吧。
取名風波給小西陽帶來的鬱悶很快就過去了,而且還隨即轉為了歡喜,自小受淳樸民風的薰染並秉承了家族古道熱腸心性的他,真心為這小孩能有如此大的本事而高興,畢竟能識文斷字的全村也只有陸爺爺一人而已,說這是大本事一點不為過。
小西陽自小膽子就大,這個新來的小尋易膽子居然也不小,這樣兩個缺少管束的孩子湊在一起自然經常做出讓村民操心且擔心的事,好在兩個孩子都是懂事的,就算是玩瘋了的時候,也知道回來時抱些乾柴采些蘑菇,很少空手去別人家吃飯。年紀大些後更是給東家幫忙西家跑腿的,所以大家都很喜愛他們。
轉眼間,兩個孩子到了十二、三歲,這個年紀再整天的玩就說不過去,可兩個玩野了的孩子都對種田沒什麼興趣,剛巧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