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手中的油畫刀這方淺海,當做自己的終身志向。
客觀上讓博格斯失去了很多機會。
他終其一生精品級別的畫作也就只能賣到五萬來美元,取得的最重要的獎項也只是06年西雅圖雙年展上「最佳繪畫創意獎」這種不痛不癢的二流雙年展上的二流繪畫獎。
博格斯教授倒是有幸參加過兩次位於紐約藝博會。
銷售額加起來也不過就是一輛低配保時捷911的價格。
收藏家們有點拿不太準這種非主流的繪畫方式未來的升值潛力,反響都較為冷淡。
別說和簡·阿諾這位百萬美元插畫家相比。
個人成就比起年紀更輕的安雅女士都要遜色不少。
但也讓博格斯教授獲得了很多主流油畫家難以得到的好處。
油畫筆太過細膩精巧紛繁複雜,「使用油畫筆的第一人」這個稱呼根本是所有主流畫家想都不敢想的。
連達芬奇或者畢加索,都不會有評論家膽敢冠以這樣的稱呼。
博格斯卻是公認的「使用油畫刀的第一人」。
沒有誰覺得這個稱呼過於狂妄。
《油畫》雜誌的股東們想到畫刀畫領域裡,有誰可以用權威否定偵探貓的藝術造詣的時候,腦海里出現的名字就是這位老教授。
他不斷的下沉,不斷的向海底游去。
藝術是一場大魚吃小魚的遊戲,閱歷、年齡競爭都是一位畫家不斷吞吃成長的資糧。
半個世紀的光景足以讓一隻小蝦米長成龐大的藍鯨。
頭生發白以後,他漸漸的看到了這項技法的終極。
他詳細對比過提香、愛德華·瓊斯以及詹姆斯·惠斯勒這些擅於在作品中巧用油畫刀塑形的藝術家作品,這些前人本就是老人學習畫刀畫過程中的教材和階梯。
單論油畫刀技法,他們也稍微遜色於自己。
博格斯教授以為自己早已經走到了歷史上從未有人踏足的新境界。
極淵深處的無人可見的風光便是他的努力的回報。
沒想到。
舉世無敵了快二十年,他竟然在身邊看到了另外一個和自己並駕齊驅的身影,甚至她走的還要更遠。
「有趣。」
博格斯教授放下了手中的油畫刀。
腦海里的萬千思緒並沒有打擾到他作畫的動作,須臾過後,眼前畫布上的作品已經全部成型。
那是一方刻畫窗外景色的《湖景圖》。
刀刃壓出的棱形軌跡巧妙的化成了水面的波紋漣漪,堪稱精妙之極。
若是有人能同時在旁觀博格斯教授和遠在仰光的顧為經作畫的過程的話。
就會發現忽略年齡上的差異,二人的手法過程之間有著極強的相似性。
連塗抹油畫刀的動作都帶著相同節奏的韻律感。
同樣不加思索。
也同樣的行雲流水,熟極而流。
博格斯教授輕輕哼了一聲。
老人端詳了手邊作品幾秒鐘,又重新拿起了畫刀,做出了一個會讓他畫室里的熟悉他的學生們驚掉下巴的大膽動作。
他輕柔的用刀鋒側面刮壓翡翠湖和天空交界處的顏料,讓顏料被外界壓力推動間,在滲入亞麻畫布的紋理過程中,彼此混色。
這是博格斯教授剛剛領悟不久的新技巧,來源嘛便是那位偵探貓。
優秀的畫師總是和葡萄藤蔓上的果實一樣,一串一串的。
歷史上的傑出的文藝工作者們往往會自發的形成一個又一個小團體,小幫派,抱團出現。
恰如席勒與歌德、馬奈與莫奈,伯牙與鍾子期。
哲學家們彼此跟吃飯喝水一樣的報刊罵戰,也在另一種形式上,把他們的命運彼此深刻的綁定在了一起。
這不僅只是因為有趣的靈魂會互相自發的吸引,也是因為高手之間的良性競爭會激發彼此的創造力,互相成就。
普通畫家的繪法技法的提高靠著勤學苦練,和嚴格的規範化美術培養。
繪畫大師的技法提高靠的是
第二百九十五章 傳奇級與簡·阿諾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