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璟對巴蜀的戰略計劃中,西陵縣無疑是第一個支點,但它僅僅只是一個,還不是那種牽一髮動全局的戰略關鍵點,而這個戰略關鍵點便在距離西陵縣不遠百里處,它便是秭歸縣。
秭歸縣是三峽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縣,曾是屈原放逐之地,它是整個三峽的咽喉要道,也是出三峽後第一個長江渡口,劉備軍隊若要支援巫城,甚至進軍巴蜀,它們只能從秭歸縣渡江北上,所以拿下秭歸縣,也就扼斷了劉備軍的西進通道。
由於地勢的緣故,秭歸縣城並不寬闊,周長約十五里,秭歸縣雖然不大,但它依山而建,修建得十分高大堅固,易守難攻,頗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目前秭歸縣被劉備軍控制,由大將糜芳率領兩千人駐守秭歸縣,縣城人口約一萬餘人,除了種田之外,便主要以中轉商貿為經濟支柱。
由於秭歸縣位於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地,使它的中轉貿易十分繁盛,大量貨物從荊南和南郡匯集秭歸,然後運往巴蜀。
與此同時,巴蜀運來的物資也在秭歸分流,或渡江去荊南,或繼續東進前往江陵和襄陽,甚至在西陵縣上船,運往更加遙遠的江東。
每天都有數十支商隊近千人進出於秭歸縣城,使秭歸縣的客棧、酒館乃至青樓都生意興隆。
另外,縣城內還有數十家商行常駐,如巴郡的嚴氏商行、巴東的常氏商行、成都的羅氏商行等等巴蜀十大商行都在秭歸縣建有分號,同時江陵的吳氏商行、襄陽的田氏商行,以及柴桑的陶氏商行也在秭歸縣設有倉庫和店鋪。
比如秭歸縣最大的倉庫,便是陶氏商行建立的石炭倉庫,占地近二十畝,將巴郡出產的上等石炭大量運到江夏,保證了江夏郡鐵器鑄造。
商業的繁盛使秭歸縣的底層民眾也有了養家餬口的機會,要麼被各個商行僱傭成為夥計,要麼在碼頭上出賣體力當挑夫。
劉備軍隊雖然占領了秭歸縣,但軍隊並沒有阻截巴蜀和外界的商貿,劉備此時扮演的還是一個友好角se,是為了幫助巴蜀,而並非謀取巴蜀,因此,秭歸的商貿雖然因曹軍的大舉南征而暫時冷清,但很快又隨著曹軍的北撤再次熱鬧起來。
這天中午,一支商隊從東而來,一般商隊的畜力都是以青騾為主,而這支商隊除了滿載貨物的青騾外,居然還趕著上百頭健牛,牛背上也馱著貨物,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健牛其實也是這支商隊的貨物。
這支商隊為首的騾車上插著一桿三角旗,三角旗上寫著『吳』字,這意味他們來自江陵的吳氏商行,吳氏商行是江陵第一大商行,但在整個荊州只能排名第三,次於襄陽的田氏商行,更是遠遠遜於柴桑的陶氏商行。
不過在荊蜀商道上,吳氏商行的人脈卻是最廣,它們不象陶氏商行只做石炭和糧食生意,他們涉及上百種貨物,茶葉、鹽、生鐵、絲綢、工具、牲畜等等,甚至連奴隸也會參與販運,幾乎是什麼賺錢就做什麼生意。
眼前這支商隊的人數並不多,一共只有十幾人,為首的管事名叫霍平,大家稱他為霍老爹,是一名六十歲左右的老商人,他臉上深刻的皺紋畫滿了人生滄桑。
他往來於荊蜀商道已有四十年,商道上的每一根草木都認識他,有著豐富的進出蜀道經驗。
後面的十幾夥計大多跟隨他多年,但其中有三名夥計卻是生面孔,不苟言笑,一臉肅然,眼看快到秭歸縣城,霍老爹不時回頭偷偷打量這三名夥計,他心中充滿了忐忑。
這三名夥計的真實身份當然是江夏軍,不過他們不是普通的士兵,為首一名男子正是別部司馬向寵,他是江陵都督霍峻的副將,這次奉太守李嚴之令作為奪取秭歸縣的內應,肩上擔負重大責任。
向寵原本只有二十六歲,但他經過化妝,頜下粘了一副長須,眉毛變粗,膚se焦黃,看起來年長了十幾歲,就算是熟人也很難認出他,向寵眉眼長得頗像一名南郡劍客,加上長須和黃膚後,更加神似。
由於秭歸縣易守難攻,又有兩千軍隊駐守,要強攻秭歸縣至少要萬人以上的軍隊,但秭歸縣城下又擺不開萬人戰場,所以只能靠智取。
幾乎就是江東軍奪取柴桑的翻版,李嚴也發現了秭歸縣的防禦漏洞,那就是劉備並沒有禁商。
或許是劉備還沒有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