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方面。
唐朝的節度使可以在自己的轄區屯田,自給自足,滿足自己軍隊的後勤補給,完全不用擔心被唐朝中央政府掐住脖子,沒飯吃。
同時,節度使還拿到了食鹽資源的管理權,收取鹽稅,因此那些節度們一個個富得流油。
第二、軍事方面。
在軍事方面,藩鎮實行募兵制,只要藩鎮的節度使有足夠多的銀子,就可以無限制的招兵買馬。
而唐朝中央政權卻沒有辦法掌握和控制節度使軍隊數量,甚至可以說已經失去了對藩鎮節度使軍隊的管理權,這些士兵,完全就成為了節度使個人的私兵。
而且節度使能統一調動、靈活性更強的幾個集團軍作戰,並且擁有「軍事專殺」權。
第三,行政方面。
為避免地方官對節度使軍事行動的影響,從天寶中開始,節度使們便擁有了藩鎮的行政權。
藩鎮的官員都是由節度使上報唐朝中央朝堂任命,即使州刺史也為節度使所屬。
這樣一來,藩鎮節度使便擁有了其轄區內數州的行政權,可以自行選拔任命官員,導致蛇鼠聚成了一窩。
不但如此,有的人甚至還兼數道的節度使,這樣一來,可以想像結果將是如何的恐怕.
可歷史上的唐玄宗為何要給節度使那麼大的權力呢?
原因其實還是在大唐面臨的強大外敵上。
自唐朝初期以來,大唐朝廷就面臨著巨大的外敵威脅。
吐蕃、突厥、奚、契丹等輪番上陣,不斷侵擾唐朝邊境地區。
唐太宗在的時候雖然把他們打老實了,可卻沒有把他們打死,這些番邦在恢復過來後,便又對富饒的大唐產生了想法。
可惜的時候,大唐的皇帝不都是李世民,也沒有李世民時期那麼多的將才。
面對異族的頻繁而靈活的騷擾,唐朝軍隊往往只能疲於奔命。
異族往往都是數千或者萬餘精騎出動,行動迅速,來去如風。
往往當唐朝的朝廷收到敵人進攻的消息後,他們才開始戰鬥動員、運送糧草、集結軍隊。
等到好不容易把軍隊開到前線陣地時,敵人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
鑑於這種被動挨打的困局,唐朝的朝廷便開始在邊境重鎮駐紮常備軍隊,而邊境重鎮的長官,就是節度使。
由於中央朝廷不太清楚邊境的具體情形,所以便賦予了節度使自行招募軍隊的權利。
在盛世之中,願意跑到邊境去當兵的,一般都是無依無靠、走投無路的流浪漢和亡命之徒,他們只能以軍隊為家,終身從軍,相當於職業軍人。
節度使掌握著他們的生殺大權,他們對節度使有著很強的依附性,長此以往,節度使就對軍隊擁有絕對的控制力。
再加上節度使慢慢總攬一區的軍、民、財、政大權,又常以一人兼統兩至三鎮,多者達四鎮,掌握天下勁兵時,他們就相當於一個個土皇帝。
當中央權利被分化,當中央朝廷的權威被弱化時,那些土皇帝就會化身為一匹匹眼冒綠光的餓狼,對繁華的中原世界露出尖利的獠牙。
李隆基正是從後世的皇帝們那裡得知了節度使的危害,這才下定決心要先一步制衡和約束節度使的權利。
而這一點,就極為考驗唐玄宗李隆基識人用人的本領了。
不過李隆基現在根本不慌,因為他可以從後世的皇帝那裡得知,誰是忠臣,誰又是奸臣、佞臣!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