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宋奇與先帝,血海深仇。污其母以報之。亦是心仇使然。且彼時有梁冀金山在手,更有蟾宮上下,貪財黃門,助其成事。
以梁冀金山,嫖宿天子生母,已解心頭之恨。貌似,水到渠成。
殿內皆屏氣凝神,且看宋奇如何作答。
「下臣,未求。」宋奇擲地有聲。
一旁畢嵐,曹沖,聞言神色各異。
「掖庭令。」
「奴婢在。」
「宋相累入蟾宮,可曾折桂?」此問亦是關鍵。
畢嵐如實作答:「未曾。」
「何以知之?」
「時大長秋命奴婢,尋名籍以問。諸園貴人皆言,未曾侍之。」此答,亦是關鍵。曹節曾命畢嵐,暗中詢問諸園貴人。皆未曾與侯公子,行雲雨之事。
此足可佐證,宋奇豪擲千金,屢登蟾宮。非為尋歡作樂,乃行緩兵之計。力保宋皇后,清白不失。
奈何,畢嵐所知,乃出曹節授意。曹節言,永樂太后,乃宋奇所求。試想,彼時彼刻,畢嵐必深信不疑。且事不宜遲,亦未曾向宋奇求問。如今,木已乘舟。更死無對證。追悔莫及。
「越騎校尉。」
「末將在。」
「大長秋,可曾言及。」
「大兄,並未言及。」
此亦可佐證,永樂之事,唯曹節一人知。
見賈詡,再無所問。
殿中眾人,心思各異。
有頃,賈詡轉問側席:「永樂太僕。」
「老奴在。」賈詡乃代王太后發問。故眾人皆以,臣下自處。
「我主,可曾與永樂太后苟且。」
「未曾。」封諝以頭觸地。薊王往來永樂宮,寥寥數次而已。且與董太后,隔簾相見。恪守君臣之禮。豈能暗中苟且。
更加,董侯出生前後。先帝未崩。南北二宮,眼線密布。凡薊王入宮,皆有黃門細作,密報詳情。若果真與永樂太后苟且,先帝焉能不知。
此時,殿中宿老,皆稍得心安。
唯二千石列,眾謀主,肅容以待。
「掖庭令。」
「奴婢在。」
「永樂太后入蟾宮時。我主可在?」
1.185 金山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