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點,不是他們心裡不想罵,只是因為他們組織紀律性強一些,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不敢輕易發表意見,只是靜心地觀察。
開始的時候,這些幹部以為上級是發配他們過來的,不知道是因為得罪了領導,還是因為站錯了隊,以至於被派到這裡的沙漠來受苦。可是,慢慢地他們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這些來的人基本都是單位能力出眾的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一個單位排擠有本事的人可以理解,不可能有這麼多單位把有本事的人都擠出來吧?這說明什麼?不但說明他們不是被發配來的,而且說明這裡的事情真的很重要。
幹部們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心裡越來越亮堂:既然這裡很重要,只要在這裡工作好,將來不就是一種資本,就是將來升官的本錢嗎?這可相當於人們常說的鍍金性質。雖然這裡的條件艱苦一些,雖然這裡的氣候跟國內的氣候不一樣,一時間很難適應,但只要想起在這裡苦幾年,回去之後就會被重用、被提拔,有什麼不能忍受的?更何況工資收入是國內的五到十倍?此外聽說還有什麼高溫補貼、野外作業補貼、出國補貼,甚至還有學外語的補貼,這些零零星星的補貼加起來,再加上正常的收入,在這裡干一年相當於國內干十年。
隨著時間的延長,這些到伊拉克的中國人中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工人們在這裡想的、說的、嘮叨的都是國家大事,就是兩個人閒下來下象棋,爭論得眼紅耳赤的都是有關國家這麼做到底是虧還是賺的問題。
他們時而痛心疾首,時而慷慨陳詞,有罵朝中有小人作祟的,有罵領導瞎指揮的。當然,也少數工人在算計什麼時候回家,回家能帶多少錢回去,能夠給老婆孩子添置點什麼東西,不過,這種人很少,為同伴所不恥,他們只是偷偷地、羞愧地躲起來計算。
幹部們湊在一起談的反而都是自己的事,什麼昨晚蚊子咬人,要國內帶花露水來〔麼阿拉伯人戴頭巾是適應環境的結果,我們戴頭巾的話,很可能真的要涼快些……
他們全沒有工人們那種心懷天下的架勢。
無論是工人們的心思還是幹部們的心思,郭拙誠根本不關心,他思考的是下一步如何做,猜測這兩個未來的大佬過去之後能不能打開局面。
與虞罡秋他們的想法一樣,郭拙誠考慮的不僅僅是從伊拉克土地下抽出油來賣掉賺錢,更主要的是如何將這裡所有的幹部培養成具有現代管理知識,具有現代經濟理論的人才,把這裡的工人培養成具有**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夠將這裡的好處傳回國內,改變國人的某些習慣和傳統。
可以說,郭拙誠是在中央大佬的指揮下,下一盤很大的棋。
中央要將這裡打造成一個現代化的大型石油企業,作為中國企業改革的橋頭堡,儘量讓更多的中國企業領導來這裡進修,學會了一批就換一批。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郭拙誠提請上級批准後,準備從歐美等發達的西方國家高薪聘請管理者來實施管理。至於這個企業能不能給他和國家賺多少錢,這不是郭拙誠考慮的重點,他也知道這無須他的。
第一,這裡有豐富的原油,隨著原油價格的恢復和上漲,這個企業只要不亂扔錢,只要不遭遇戰火,想不賺錢都難。第二,郭拙誠自己現在最不缺的就是金錢。只要能培養一大批優秀的現代管理人才,即使虧了一些錢又有何妨?
當石油工人登船出發的時候,郭拙誠就已經請人在世界各地物色各類高級管理人才,甚至還準備拿出總經理的位置給老外,讓公司上下的人都儘可能地接觸現代管理知識。
把總經理的位置讓給老外,這需要很大的政治勇氣,也冒了很大的仕途風險。估計有很多必的人士會說郭拙誠喪權辱國,竟然把行政大權拱手相讓,讓資本主義國家的人來管理社會主義的幹部職工,真是豈有此理?包藏的是什麼禍心?
但郭拙誠還是決定賭一把,他相信只要最高首長在位,沒有其他跳樑小丑敢對他怎麼樣,最多就是一些流言蜚語,最多就是告狀信。但一旦成功,則國家受益很大。
這些精兵強將回到國內擔任要職後,將來的改革不就事半功倍了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