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睜大眼睛,不解地問道:「我們要找人捐款?這……這要說出去,還不是給我們國家丟面子?這不跟乞丐乞討一樣?」
郭拙誠笑道:「接受捐款怎麼是當乞丐,這是讓那些有錢人,善良的人提供行善的機會。只要我們不貪,不挪著他用,真正將它們用來救治傷員,那就是我們和他們一起做善事,說一句迷信的話,是我們和他們一起積陰德,是一起做好事,怎麼就是丟面子了?
無論哪一個國家,無論它們多麼富裕,都有資金困難的時候,也有很多事情忙不過來的時候,特別是發生自然災害、發生意外事故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們就是再富有,也有束手無措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別人幫忙,就需要外界的人伸出救援之手。
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只不過是需要外面的捐贈稍微多一些,而發達國家需要的捐贈少一些。另外,別人遇到突發事件需要幫忙的時候,即使這個國家比我們富有,我們也應該伸出救援之手幫助別人。明白了嗎?」
孫雪先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說道:「反正我認為接受捐贈不是一個很光彩的事情。我寧願自己節衣縮食,寧願自己苦一點,也要自己解決困難,不能把目光放在別人的錢袋裡,不能等待別人的救助,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
對於孫雪的話,郭拙誠很理解,中國從古到今都是不喜歡別人施捨,不受嗟來之食,都認為接受捐贈的是窮人,是日子過不下去的人,而施捨錢財的都是富人。不說是一個自認生活水平還行的人不願意接受別人施捨,就是中國政府也多次拒絕外國的捐款捐物,更別說那些帶有政治目的的援助的,就是中國發生了邢台地震、唐山地震,出現了三年困難時期,中國都寧願如孫雪所說的,都是自己咬緊牙關勒緊褲帶死扛,不向外國求救,甚至拒絕別人主動提出的災難援助。
這不是中國政府愚蠢,也不是中國政府打腫臉充胖子,是因為幾千年來形成的理念,是中華民族的幾千年自認為的一種美德。這種死扛著不要捐贈的情況直到二十世紀末才得到改觀。從1987年開始中國政府才開始羞羞答答地接受國外有組織的捐贈,但不宣傳也不提出,人家給才要。
等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中國才光明正大地接受各國捐贈,並在電視媒體上宣傳並感謝,同時組織人員迅速將援助的物資和資金用到救災上,對減少災區損失,搶救老百姓的生命,恢復災區的生產生活取得了巨大的作用,也大大減輕了中國政府和當地政府的壓力。
郭拙誠反問道:「我問你,如果一方面有受傷的老百姓在急於等待救援,隨著時間一秒鐘一秒鐘地流失,他的生命跡象也一點點失去,如果借用外國的車輛,我們能節省時間。
而我們步行的話,他很可能死去。那你是為了面子讓他死去,還是請求他們幫忙?即使你願意咬牙跑過去搶救,那麼病危的那個病人願意嗎?病人的家屬願意嗎?如果你搶救不及時導致病人死亡,你就是跑得虛脫,跑斷了腿,他們也不會高興吧?更何況那些有車的人願意幫忙,他們認為幫忙是做善事、做好事,你為什麼要拒絕呢?」
孫雪只得承認道:「好吧,你說的有道理,為了病人我願意接受外國人捐贈的車輛和資金,也願意說服我局裡的人同意,可是上級組織,我們的老百姓願意嗎?他們會不反感,會不會感到受到了侮辱?」
郭拙誠說道:「只要稍加引導,只要我們敢第一個吃螃蟹,事情不會你想像的那麼糟糕,什麼事情只要形成常態,這事情就會變得正常起來,就不會有人說三道四,我們的觀念就會慢慢改變,一些以前認為不正常的東西就會變成正常。」
說著,郭拙誠又指著計劃中的一些內容說道:「我認為病人的運送按就近的原則,不能集中往這兩所大醫院送。一方面是為搶救爭取時間,一方面是為了減輕這兩所大醫院的壓力。再說,這是大醫院,醫療費用也是最高的,普通老百姓也許承擔不了高昂的醫療費。」
孫雪看了郭拙誠一眼,說道:「兩大醫院的病人並不多,加上我們正在對兩大醫院繼續擴建,增設床位,我想讓它們接納這些病人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它們分布在海卡市的東西兩側,正好可以平均分配。我們大醫院和小醫院的費用相差不大,我們可以給他們單獨列支,給他們開闢一個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