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就可以說對得起培養他的華夏電影行業了。
想到這些,吳淵也泛起了別樣的心思。
光影時代如果真的想要成長為在亞洲都頗具影響力的電影製片公司,那肯定不能只局限於吳淵、張國榕、烏邇善這麼兩三個導演。
他必須發掘、培養出更多新銳導演,來占據整個亞洲的電影市場。
光靠自己絕對是不夠的,他是人不是神,一年拍一部電影都算勞模了。
或許他也應該搞一個培養青年導演的計劃,扶持和簽下一批不錯的青年演員,讓他們為光影時代攻城略地。
想到這,吳淵沖劉德樺招了招手,兩人換了換位子,湊到了一塊。
「華哥,諮詢你一件事。」
「伱那個亞洲新星導計劃,搞的怎麼樣了?」
吳淵之所以很欣賞劉德樺,除了他本人確實德藝雙馨外,還因為他確實是出名後一直都在努力回饋培養他的電影行業。
港島從來不乏熱門的影視歌三棲明星,但既具備這些優勢,又肯賣力提攜後輩的,環顧全港也只有劉德樺能夠做到。
長期以來,劉德樺一直在用高頻率接拍電影換來的片酬,從事電影投資。
1991年,他就創立天幕製作有限公司,投資了不少主流題材之外的文藝電影。
可以說當時劉德樺就沒有奔著賺錢去,而是想要投資一批新導演,拯救正在走下坡路的港島電影。
「我知道很多幕後工作人員沒工開,也有很多新導演,他們沒有任何機會。」
「既然我有能力,便來試一下為大家提供一個開工就業的機會,也給一些新導演一個發揮的機會。」
「否則可能兩年、三年後,這些導演便會消失,再有才華但因為無投資,無人找他們開戲,結果要轉行。」
這就是劉德樺在接受採訪時的真心話。
只可惜,憑藉一人的力量挽救整個電影市場,這是電影裡才會出現的情節。
沒幾年的功夫,天幕公司就以虧損三千萬港元,被破抵償給台島片商收場。
但劉德樺並沒有死心,2004年他又獨資成立了電影製片公司「映藝娛樂」,繼續開始了他的投資新人導演之路。
他在2005年3月23日啟動「亞洲新星導」計劃,支持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華夏兩岸三地的7位年輕導演拍攝6部華語高清電影。
他拿出了2500萬港元,其中有1250萬港元是他三部電影的片酬,全部拿來投資新人導演,啟動這個亞洲新星導計劃。
在投資培養新人導演方面,劉德樺有很豐富的經驗。
沒想到吳淵居然會問這件事,劉德樺有些驚訝的看了他一眼後,還是介紹道:「還不錯,我已經投了六個導演的新片。」
「對了,其中有一位導演是內地的,和吳導你一樣,也是京城電影學院出身的。」
「不過他是攝影系的,叫寧昊。」
「他的本子挺有意思的,叫《大鑽石》。」
劉德華伸出了五根手指,又收回了兩根,「本來我是打算給他五百萬的,不過後來分配了一下,錢不夠,就只給了他三百萬。」
「現在他正到處物色演員,年底應該就能開機。」
寧昊嘛,《瘋狂的石頭》嘛。
吳淵對這部電影可太熟悉了。
憑藉著三百萬的成本,拿下了內地2300萬的票房,從而讓寧浩一炮而紅。
當初吳淵在考慮處女作的時候,是想過要不要拍《瘋狂的石頭》,將寧浩的機緣搶走的。
只是礙於當時他連100萬都拿不出來,再加上2000年的電影市場,可能也容納不下《瘋狂的石頭》,所以他沒有選擇這麼做。
現在他也看不上這部電影了。
「華哥,你說我也搞一個扶持青年導演的計劃怎麼樣?」吳淵小聲的問道。
「這是好事啊!」劉德樺雙眼一亮,「吳導你要是放出消息說要扶持青年導演,那門檻絕對會被踩破。」
「你在導演圈的影響力,可比我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