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過程有所不同。事發當天,即十月八日,伊達政宗正在小濱放鷹,並不在現場。聽到伊達輝宗被害的消息後,政宗急忙趕赴高田原,但為時已晚。這些史料明確指出,政宗有不在場的證據,真正主導這一事件並下令開槍的是伊達家臣留守政景和伊達成實。
栗之巢之變後,伊達政宗迅速鎮壓了叛變的大內定綱。與此同時,以會津的蘆名義廣、水戶的佐竹義重為首的奧羽南部和常陸大名,如岩城常隆、石川昭光、白川義親、相馬盛胤、二階堂盛義等反伊達的軍隊也開始向伊達家發動進攻。戰場從觀音堂轉戰到人取橋,戰鬥異常慘烈,甚至伊達政宗本人也不得不親自投入白刃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儘管戰鬥常常呈現膠著狀態,但伊達政宗採取了靈活的戰略。他聯絡北條氏派軍攻擊佐竹領,同時佐竹義重的本營又受到反佐竹的江戶重通的入侵。這一系列行動迫使反伊達的陣線在一夜之間撤軍。伊達政宗最終贏得了這場關鍵的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七十三歲的老部將鬼庭左月入道良直為了保護伊達軍免於崩潰,殿後作戰,最終在人取橋附近奮戰而死。
三、初步擴張
天正十三年(1585年),伊達政宗的父親伊達輝宗在栗之巢之變中遇害,這對政宗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然而,政宗並沒有因此而消沉,反而迅速採取行動,試圖鞏固自己的地位。輝宗去世僅七天後,政宗便率軍一萬三千人,討伐二本松畠山氏。這一舉動不僅顯示了政宗的決心,也反映了他急於在動盪的局勢中樹立權威。
然而,這次軍事行動並不順利。佐竹、蘆名等勢力應援二本松,聯軍人數達到了三萬。天正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雙方在阿武隈川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這就是著名的「人取橋合戰」。在這場戰鬥中,伊達政宗以少敵多,形勢極為不利。老將鬼庭左月良直戰死,政宗本人也險些被擒。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伊達軍一度瀕臨全軍崩潰的邊緣。
然而,激戰竟日,最終迎來了夜晚。佐竹軍因為聽到「水戶氏準備進攻佐竹領」的傳聞,同時擔任軍師職務的佐竹義政被家僕暗殺,不得不主動撤退,脫離戰場。聯軍因此崩潰,伊達方將領片倉景綱、伊達成實等趁機追擊,斬獲頗豐。這場勝利不僅為伊達政宗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也為他日後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伊達政宗最為依賴的兩位重臣是片倉景綱和伊達成實。伊達成實通稱藤五郎,是伊達稙宗之子實元的兒子,按輩分算政宗的叔父,但實際上比政宗小一歲。成實是伊達政宗的左右臂膀,也是武勇威震奧羽的名將。然而,1595年,成實因為某種不明確的原因離開了伊達家,出奔高野山。此後,成實曾一度出仕德川家康,上杉景勝也想以五萬石的待遇招募他,但遭到拒絕。伊達政宗對成實的出奔感到憤怒,發兵討伐成實治下的角田城,成實的妻兒被迫自殺。然而,五年後,通過片倉景綱和留守政景等人的斡旋,成實又回歸伊達家,並且竭盡忠誠,直到七十九歲高齡去世。成實晚年曾受邀前往德川幕府,擔任「戰話」的講師,還完成後世藉以研究奧州伊達氏的重要史料《成實記》。成實的盔飾據說是一隻毛蟲的前立,以宣示「絕不後退」的信念。
片倉景綱通稱小十郎,後世稱其與上杉家的直江兼續並為「天下二大陪臣」。景綱本是米澤八幡神社的神職人員,家系不明,受伊達輝宗的重臣遠藤基信推舉,成為幼年伊達政宗的侍衛。他的姐姐(一說母親)於喜多是政宗的乳母,政宗因此以兄事之,對他言聽計從。傳說,政宗幼年時罹患皰瘡,右目失明並且鼓出,非常醜陋,打擊了他的自尊心。景綱因此揮起小刀,一刀割去政宗右目,並教導伊達政宗要振作起來。人取橋之戰中,片倉景綱在最危急的時候,大呼「我是伊達政宗」,吸引了敵軍主力,從而挽救了伊達政宗的性命。
人取橋合戰後,政宗接受了教訓,開始穩步擴展自己的領土。此時,豐臣秀吉已成天下人,即將出陣關東。政宗意識到,必須儘快統一奧州,以準備好與秀吉對戰或談判的資本。人取橋合戰後的第二年(1586年),政宗攻克了二本松領。第三年(1587年),他討伐
第5章 伊達政宗:獨眼龍的傳奇,日本最後的戰國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