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話,大明氣數未盡,估計至少還有十幾年的時間。」
華樹峰聽到這話明顯的鬆了一口氣。劉佩心中暗笑,但卻沒有表露出來。他說道:「我的計劃大致是分兩個方向。一海一路。海上的方略就是擴張。兩位兄長應該都知道,王朝末年多有天災人禍,盜賊蜂起,流民遍地。為了安置這些流民,我只能向海外開拓。所以我準備明年奪取琉球群島。到時候琉球群島將會作為海軍的主要基地,我們將在那裡開墾土地,招收流民,積蓄實力。然後再拿下台灣島。」
此時的台灣已經有了台灣這個名字。先秦時稱台灣為「瀛洲」。後來秦滅漢興,稱台灣為「東瀛」。等到三國時又稱台灣為「夷洲」。隋唐至宋朝時稱台灣為「流求」。元朝時又稱台灣為「琉球」。
至明朝初葉,稱台灣為「東番」。那時商船橫渡海峽時,習慣上以台灣北部高山為辨別方向的標記,因山勢如罩雞之籠,故又稱「雞籠」。漁民們常在台灣西部港口修船補網,稱港口為「魍灣」,後來泛指台灣。
明朝中葉時,台灣又有了「大灣」、「大員」、「台員」之稱。福建沿海人民又稱之為「埋冤」。因為在開發台灣過程中,不少大陸人民或遇風浪葬身魚腹,或水土不服客死他鄉,「其狀其慘,故以『埋冤』名之」——見清施鴻保《閩雜記》。以上四個名稱與閩南土語「台灣」的讀音相同,故稱之。
等到了明朝萬曆年間,因台灣「地形如彎弓,浮海如平台」,遂稱之為「台灣」,一直沿用至今。
方德剛皺眉問道:「這台灣是哪裡?值得開發嗎?」
花樹峰經商見多識廣,就說道:「便是大員,」
劉佩點頭說道:「兄長說的沒錯,就是大員!只是開拓初期的花費比較多,這就需要兄長幫助籌措了!」
花樹峰聽了這話鬆了一口氣。只要劉佩不在大明內部搞事,他的擔心就已經放下大半。當下拍著胸脯說道:「賢弟只管放心!為兄一定盡力籌措,不叫賢弟煩心!不過初期開拓需要物資比較多,我現在就要開始儲備一些了。」
方德剛說道:「主公,那膠州灣里的船廠都要挪到琉球去嗎?」
劉佩搖頭說道:「不會!膠州灣那裡是我根基所在,萬萬不可以放到海外孤懸。不過日後等我平定了大海,倒是可以考慮分出去一部分。」
方德剛點頭表示認可,說道:「主公想要奪取琉球,可是我們對琉球一無所知,貿然興兵恐怕不妥,不如先派人細細打探為好。」
劉佩說道:「我已經讓劉江派人冒充商人,往來琉球和倭國搜集情報了。還有劉大海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方德剛點頭說道:「主公安排的巧妙!行軍作戰總要知己知彼才好。不過不知主公可曾打聽到什麼具體的消息了?」
劉佩說道:「人剛剛派出去沒多久。還未曾有多少消息傳回來。等過一陣子必定有詳細消息。到時候再與兄長通報。今天我想跟二位兄長說的就是陸地上的計劃。」測試廣告2
0331 形式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