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寵公主。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與吐蕃為敵?」
「沒錯。更何況。現在大漢天子與吐蕃十分和睦,很關照吐蕃。但如果我們拒絕了大漢天子。天子記恨在心,別說是再關照吐蕃了。沒準就要真的興兵討伐吐蕃了。」
「大王啊。所謂假途伐虢。在它沒有發生的時候,人們都沒有防備。現在這個事情人盡皆知。它沒有威力。大漢皇帝不可能用這個計謀,來對付吐蕃。當然,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加強防備就行了。」
大臣們紛紛上場,支持借道,觀點很多。他們基本上都是文官、貴族,也有少部分的武將。
支持的人,在人數上占據絕對上風。
也很現實。
如果得罪了吳年,那就真有可能大軍壓境了。
現在不一樣。現在我們好的跟蜂蜜一樣的甜。大王,你可要好好想清楚啊。
外交,只能在大炮的射程範圍內。
無論是大漢天子,還是漢軍,都是大漢國。在實力上擁有碾壓一切的優勢。
吐蕃只是在窮鄉僻壤討生活的苦哈哈,根本不敢得罪吳年,得罪大漢朝。
更何況。
現在吳年的態度還好的不得了。
吐蕃王的腦殼就像是被石頭砸了一下,疼的厲害。理智告訴他,如果借道十分危險。
但是如果拒絕了吳年。
吳年未必會討伐吐蕃,但是每年這麼多的賞賜,可就沒有了。
這可怎麼好?
吐蕃王左思右想,不能決斷。抬起頭來看向了沒有發言的三位活佛,不由眼睛一亮,問道:「諸位活佛怎麼看?」
國師老上活佛想了一下後,站出來對吐蕃王彎腰行禮道:「大王。我以為應該借道。」
「只要我們加強防禦就可以了。漢軍雖然強盛,但是險要的位置、道路都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漢軍的糧路,完全在我們手中。」
「再說了。所謂假途伐虢。也是借了虞國的路,滅了虢國,然後再回來滅了虞國。漢軍就算是想假途伐虢,也得等滅了緬甸再說。」
「如果漢軍滅了緬甸,請求要從青藏高原回到長安。那吳年就是假途伐虢。我們封鎖道路,加強防禦,把漢軍阻攔在外。」
「如果漢軍滅了緬甸,進攻雲南。那就不是假途伐虢。是真的借道,以滅亡楚國為主。」
老上活佛的話,猶如清泉一般洗滌了眾人,讓眾人豁然開朗。
說的是啊。
假途伐虢。
等漢軍滅了緬甸,就可以看出漢軍是不是假途伐虢了。在緬甸沒滅之前,吐蕃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