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幸。只恨不能長期輔佐陛下左右,親眼見大虞王朝再現漢唐盛世。」
她這番話是加了私料的,耶律賢想看到的是漢契一家。
漢人、契丹人不分彼此。
真要有輔佐之心,也不至於死在這裡。
但蕭夷懶此言,無疑是幫助大虞朝廷更好地統治契丹。
羅幼度眼眸中閃過一絲讚許,道:「賢寧雖不能親眼所見,但自會有人替他完成這一宏願。」
他說著看了耶律休哥、耶律賢適一眼,用意顯然。
耶律休哥、耶律賢適肅然回禮。
尤其是耶律休哥。
耶律賢適是一個政治家,在這方面看得很透很開。他能夠很理所當然的接受自己的身份,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耶律休哥相對純粹,作為一個忠於國家的軍人,儘管他能夠感受到羅幼度對自己的信任與器重,也覺得面前這位中原天子確實比耶律必攝更加出色,能夠在他麾下效力,確實讓人心動,可內心深處終究有那麼一點點的不自然……
直到今日,耶律休哥聽到羅幼度對耶律賢的評價,真正感受到面前這個中原天子的胸襟氣度。
耶律賢怎麼死的,耶律休哥心底門清。
他相信羅幼度不可能不知道,但即便如此,耶律賢還是獲得了契丹皇家葬禮的資格,還得到了「於國有忠,於民有仁,於己有德,於朋有義」這樣的評價,讓人不得不服。
耶律休哥心中執念盡去,說道:「賢寧兄亦與臣言:此生能入汴京,一睹華夏文化風采,見識大虞氣象,此生以足。若有來生,願生在中國,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羅幼度忽然想到當初第一次見面時耶律賢說的那句話「草民又何嘗不想生生世世生在中國?」
耶律賢始終為契丹謀劃,但他對華夏文化的嚮往之心,卻是實打實的。
羅幼度微微頷首,轉身離去了。
羅幼度在臨潢府又待了十餘日,作了最後的善後工作,在九九重陽節這一日,率師南下返京,班師回朝。
凱旋大軍與契丹貴族一道浩浩蕩蕩的踏上了歸程。
回程的第一站是昔年契丹的中京大定府,現在依舊叫大定府,但已經不是契丹的中京,而是大虞的州府。
一入城中,羅幼度便受到了地方百姓熱切的歡呼,街道旁不只是漢人,還有奚人、契丹等草原民族,他們都發自內心的歡迎羅幼度凱旋。
本來契丹與大虞朝作軍事競賽,通過壓榨百姓的收入來獲得資本,百姓生活得並不如意,又發生了焚城一事。
百姓對於耶律必攝更加厭惡,反觀羅幼度卻積極的協助滅火。
在大義上高下立判。
此外羅幼度在稅收上並沒有苛刻契丹,而是採用一視同仁的態度。相比契丹原先的重稅,自然好上許多。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羅幼度這邊席捲了契丹的貴族……
古往今來這財富都是掌握在貴族手上的,百姓的生活質量,完全取決於那口湯的多寡。
羅幼度將契丹貴族一掃而空,貴族們遺留下來的土地、商鋪將會重新整合劃分。
這將會造成千千萬萬有識之士崛起的機會。
這些人必然是擁戴羅幼度的大虞朝廷的。
大定府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不論是漢人農民還是草原牧民他們現在都有自己的田地與牛羊,草場也得到了適當的分配。
商販工匠們面對大把的機遇,收入地位肉眼上漲。
儘管大虞朝廷攻取大定府不足一年,但全新的氣象早已遍布全城。
對於造成這一切的羅幼度,他們自然是以最熱烈的態度來迎接造成這一切改變的天子,他們的新皇帝。
羅幼度揮舞著雙手,騎在高頭大馬上回應著周邊百姓。
在羅幼度身後不遠有一輛華貴的馬車。
蕭夷懶微微掀開馬車一角,向外眺望,看著街道兩旁熱情的百姓,眼中閃著一絲絲的異彩。
馬車裡還有一人是蕭夷懶的丫鬟叫秋影。
小姑娘偷偷的從縫隙里向外眺望,說道:「二娘子,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