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以容納內部的不同意見一致向外的。
至於鬥倒對方之後的內部爭論,可以稍微往後放放,眼下最關鍵的還是戰與和。
兩派之間的爭論從完顏亮要求南宋出兵北上協助作戰的時候就開始了。
等完顏亮正式開始南征、與光復軍開戰了,兩派的爭論就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幾乎要從口頭爭論升級到肉搏狀態。
原因無非是金國動用了過於強大的力量南下征伐光復軍,使得南宋朝廷失去了安全感,覺得那麼大規模的軍隊肯定不僅僅是用來對付光復軍的,這幫傢伙肯定想著得隴望蜀呢!
出於對自身安全的極大恐慌,趙構不得已聽從了陳康伯等人的建議,把南宋最能在軍事上說上話的老臣張浚從流放地召回臨安。
趙構打算好好跟他聊聊目前的情況,商量一下對策,萬一金國爸爸真的要來打他屁股了,他該怎麼辦。
事情到了這個關頭,湯思退等人顯然不能給趙構帶來任何的安全感,趙構有理由懷疑完顏亮要是真的來了,湯思退等人會比他更快投降,搖身一變成為大金忠臣。
而趙構身為宋國皇帝,怕是就沒有那麼好的待遇了。
陳康伯就是切中了趙構的這一擔憂,拿魯肅勸說孫權的故事勸說趙構,讓趙構意識到一旦真的打起來還打輸了要投降,那麼自己的待遇絕對不會比他們這些做臣子的要好。
趙構把這句話聽到了心裡,覺得他認完顏亮當爸爸可以,但是完顏亮當爺爺、他當孫子實在是有點過分,於是就聽從了陳康伯的建議。
消息傳出去,主戰派聲勢高漲,紛紛感覺美好的未來就要到來了。
主和派則是如喪考妣,感覺世界末日就要到來了,得提前準備棺材,到處宣揚和金國開戰就是在自取滅亡。
湯思退、沈該兩人對此懷有深切的戒備和反感,多次上表趙構請求不要讓張浚回來。
但是被陳康伯說動的趙構覺得把自己的生死寄托在這些言必提【我大金天下無敵】的傢伙身上是不靠譜的。
十幾年來,隨著紹興和議的簽訂,朝堂上主和派勢力很強,完全壓倒了主戰勢力。
若是金國不想南下,那麼繼續下去也無不可,但是眼下金國大軍南下了,情況就發生改變了。
作為帝王,不能允許朝堂上完全被一個勢力派別掌控。
主和派如此強勢,總要把另外一群人引入朝堂和他們打擂台唱反調,如此,才能保證皇帝的安全。
到時候完顏亮如果不南下,那就一切照舊,如果完顏亮準備南下了,那就立刻無縫切換到主戰派主導的朝廷,準備無奈之下的一戰。
真要到了那種時候,陳康伯是文臣,沒有軍事背景,派不上大用場。
樞密院的現任主導人王綸、葉義問和周麟之也都是半路出家的文臣,沒有軍事鬥爭經驗,也不能依仗。
整個朝廷偃武修文十幾年,紹興初年閃亮的將星們已經全部故去了,不熟悉軍事的人太多了,熟悉軍事的人太少了,縱覽滿朝文武,可以期待的只剩張浚。
所以張浚必然回歸,湯思退和沈該阻擋不了,秦檜復生也阻擋不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趙構進行了一波政治上的微操,把流放至偏遠地區的張浚召入臨安商議軍國大事。
張浚聞訊,欣喜若狂,緊趕慢趕,於紹興三十年正月初三抵達了臨安。
五百零八 張浚的回歸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