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令》上的足額土地,家裡一直過得緊巴巴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孝文帝授田過去二十年了,豪族的兼併擴張,人口的自然增長,新授土地不足是普遍性問題。
在人口更加稠密的河東地區,法令上的男子授露田四十畝,到手可能只有十畝都不到。
而原本法令上的女子授田二十畝,更是一分田都得不到了。
梁州的土地比隴西郡肥沃,還能夠得到足授土地,孫伙選了留在這裡。
不過還是有很多士兵選擇了返回故鄉,對於這種蘇澤也是足額發放撫恤,安土重遷是普遍性的想法,但只要有一部孫伙這樣的人留下來擔任三長,這些村子就會成為自己的基本盤。
孫伙接到了消息,又帶著一些瓜果過來參見蘇澤。
一開始孫伙還有些拘謹,但是很快就被蘇澤的隨性狀態感染,逐漸也放鬆了下來。
「如今是農閒時,都在忙什麼呢?」
今年是這些新授百姓的第一年,所以蘇澤沒有安排農閒的折衝府府兵訓練,但是整個村子依然非常的忙碌。
孫伙說道:
「回將軍,自家的土地,哪裡有閒的時候,村里正在漚麻呢。」
「漚麻?去看看。」
蘇澤站起來,他在穿越前沒種過田,穿越後也沒種過田。
之前在南鄭附近的農田晃悠,那些豪族的奴隸都如同行屍走肉一樣,主家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反正主打一個不反抗不主動,土地都打理的很差。
今天來到這個新設的村子,蘇澤感受到了勃勃生機,村里所有人都在自發的忙碌著,雖然也辛苦,但是臉上都帶著笑容。
村裡的男人背著籮筐,將附近山上和附近麻田採集的麻草卸下來,接著就有婦人將這些麻草挑揀,然後泡在水缸里。
一個手腳麻利的農婦,正在指導著村里年輕的女子漚麻。
孫伙指著農婦,用自豪的語氣說道:
「將軍,這是俺婆娘。」
原來是製作麻布啊。
蘇澤在《汜勝之書》上見過這段記錄。
麻草在秋後收割後,要變成麻布,還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步驟。
麻草的杆莖首先要泡爛,使之自然發酵,達到部分脫膠的目的,就是這一步就是漚麻。
這個過程需要持續到第二年,然後農婦要將麻皮剝下來,經過績紗(把麻纖維接駁成線),曬乾,製作麻團,上漿(麻線在織布之前首先要上米漿使線柔韌順滑),制布。
整個過程大概需要持續半年,每一個步驟都需要做到位,才能織出麻布來。
而這些麻布,就是百姓所穿衣服用的布料。
這還是製作麻布,製作絲絹的過程比這個還要複雜,所以漢中楊家那些奴隸不會織絲,也是正常的事情。
蘇澤將孫伙的老婆喊過來,見到蘇澤後這農婦稍稍有些侷促,但是很快也和蘇澤正常交流起來。
蘇澤問道:
「可會織絲?」
孫伙的婆娘自豪的說道:「回將軍的話,出嫁前俺就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織工了!」
孫伙害怕自己婆娘吹牛太過,踢了一腳妻子,卻被婆娘瞪回來說道:
「若不是俺會織絲,你會下那麼重的聘禮?」
蘇澤不由的哈哈一笑,接著問道:
「明年可以織絲嗎?」
孫伙的婆娘搖頭說道:
「桑樹要在來年春天移栽,要後年才有足夠的桑葉養蠶。」
蘇澤有些遺憾,不過農業生產就是這樣,周期長,而且需要按照農時投入。
蘇澤奪下這片土地的時候已經過了種樹的時候,桑樹雖然長的快,但是也需要時間才能成材。
蘇澤又問道:「會種桑樹嗎?」
孫伙連忙點頭說道:
「當年俺們都跟過蘇農蘇夫子學過。」
蘇農在隴西郡推廣過農業技術,隴西百姓都稱呼他為蘇農夫子表示尊敬。
蘇澤滿意的點頭,他說道:
「桑樹是個好東西啊,孝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