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腳不沾地。而其餘各個曹吏也紛紛為此次行動做著輔助工作,任誰都知道,此次徵兵的重要性。能把事情辦好了,在扶蘇眼前得了彩,這帽子才能帶的穩,前程也才能更加明亮。
善無城外東去兩百里便是扶蘇此次大練兵的主要地點。也是後世大同市的方位!
大同的位置十分重要,自趙氏破林胡占據此地其時一直都是農耕民族和草原民族來回拉鋸鬥爭的熱土。用一句官方的話說,那叫農業文明和草原文明的融合之處。可實際上兩邊在這片土地撒下的鮮血不計其數。
扶蘇在選擇駐軍地點的時候,有考慮直接將兵丁放到代郡去訓練。在西陘關下直接威脅趙氏餘孽,但最後仔細想想,卻將地點定在了大同。
大同在此時沒有這個名字,但並非是一片荒蕪之地。
蒙帥逐匈奴,建長城的時候便在大同西十里河谷「築城武周塞內,以備胡」【出自《水經注》】。一直到公元前209年,匈奴乘秦末農民起義之虛占領了大同。
在扶蘇沒有打大同主意之前,這裡便是一個中小心的軍塞。有一定的基礎,並不需要在新地點建設時的勘探。
而且,此處軍塞也是長城的一個銜接點。東去是斷斷續續,保養不足的趙長城。西去便是修茸一新被後世詬病的秦長城。
扶蘇在此處,一方面自然有駐軍訓練新兵的需要。另外,便是完成扶蘇的另一項重大任務:長城。
秦長城被一個孟姜女弄得形象是狼狽不堪。而從實用主義來講,蕭何等一干幕僚對修築如此龐大工程也是頗有微詞。
長城的建造功效自然是十分顯著,但同時,對百姓的騷擾和負擔也是極大。軍政方面需要百姓去服徭役,建長城儘管萬千道理可未必會費時間和你說服,基本上直接強拉著去建設了。弄得根本沒人去,躲避徭役的層出不窮,不得以最後才大規模從內地抽調刑徒。一直到扶蘇送來五千餘戰俘這才換了人力之急。
人力是有了,可接著的問題有出來了。
雁門郡、雲中郡、代郡的太守扶蘇竟然把這活給攬了過去,而且嬴政還同意了!
這消息震驚了幾乎整個長城軍團,可此後,長城軍團對此卻是褒貶不一。
扶蘇這麼個二十來歲的娃娃,能把這麼一個大工程給治理好了?便是雁門三郡風風火火地動作,不知就費了這娃娃多少心思了吧。
敢這麼說的人自然是有底氣的,這個底氣,卻是來自長城這極重的負擔。長城軍團是帝國精粹,後勤補給幾乎就用了帝國的三分之一國力。若不是蒙帥在任期之間下大力氣屯田,建設九原郡緩解了一部分壓力。只怕帝國已經要考慮撤回大部分邊軍了。
這三分之一的國力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是丟到了長城的修建上。長城的修建不是一帆風順,無憂無慮的。因為是在邊關戰區修建,極可能隨時就冒出一隊匈奴游騎。要知道,修築長城用的工具材料以及工人的食物、生活物資對於物資奇缺的匈奴人而言,是一筆極大的財富啊。
也就是說,便是每個百姓都老老實實修築長城任勞任怨進行高強度工作,也極可能被意志突出來的游騎給殺掉丟了性命。這種情況下,能將長城的修建進度保持住,不是老成持重本事大的,覺得辦不了。
扶蘇便是皇子,一個小年輕能有這本事?更何況,扶蘇還有負責六千人的新兵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