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入了高階軍功爵光是軍餉也有不少。可其餘的力役、雜役就難辦了。這些往往繁瑣,辦完這個就緊接著要去辦那個。
按照秦朝的徭役制度,男子17歲後開始服徭役,稱之為傅籍。
若是想要逃役,秦律對逃避賦稅和徭役的行為是做了明確的處罰規定的。《秦律?傅律》為防止逃避人口賦(即人口稅),規定隱匿成年男子,以及申報廢、疾不實,里典、伍老要處以耐刑;在戶籍上弄虛作假的民戶、典、老、同伍都要被罰」貲甲」、」貲盾」,並判流放刑。
先講秦朝的軍役,軍役分為正卒、更卒、戍卒。以男子從十七歲開始傅籍算,需要在家鄉所在郡縣的郡兵參加每年一個月的更卒以保持戰鬥力,也就是一個月的新兵訓練。然後初始則要服一年的正卒役,這樣的日子一直要持續到男子五十六歲才會免除。
同時,在秦朝吏員體系內,游徼、亭長這些實際上並不是單純的官職。按照秦朝的律法來解釋,這些都是徭役的一種。
也就是說,這些一直以來被認作公務員的人實際上只是為帝國服徭役。也就是做,劉邦的亭長之位只是運氣好服徭役時選到了一個好差事。並非是劉邦謀到了亭長的一個職事。儘管後來這些徭役逐漸成為一個個體制內的職位。
一般而言,占據徭役時日中最長的是軍役。可秦朝卻有些不同,尤其是邊郡地區。邊疆地區多有戰亂,自然國家會時常修建一些關塞,堡壘。這些自然不是軍士去建造的,這些大多就輪到力役出場了。
力役,簡單直白意為賣力氣的徭役。比如長城,除去那些囚犯自然就是從各郡出來服徭役的百姓。當然,自扶蘇將這活攬下的時候便成了雁門百姓徭役的一個主要目的地了。
最後一項,便是雜役,雜役的情況很複雜,甚至還帶著貪腐的味道。在中國歷史上徭役最沉重的宋朝時,在許多地方官家中忙上忙下的未必是這個官員的下人,極可能實在百姓在服雜役。同樣,在倉庫門口,城門處站崗的這些手持長槍短刀的,也未必是軍人極可能也是雜役。甚至,在衙門裡跑上跑下,上傳下達的也未必是郡署里的吏員,而是雜役。
也許要說了,宋朝跟著秦朝那麼遠,似乎並無借鑑意義。可實際宋時為中國徭役最為沉重的時期,很大原因是因為宋朝延續時間長。有足夠的時間讓後世曉得這個時期百姓在徭役上的負擔,可秦朝卻是短短一瞬,秦末集中爆發的矛盾突出在徭役的頻繁上並不亞於宋時。
博大精深的漢字給了官員們無限找便宜的可能。於是,雜役的名目也有了無限的可能。繁多的雜役讓百姓難以安息,以致一有喊出「天下苦秦久矣」的口號,無數人便如深閨怨婦一般找到了知己。爆發了最猛烈的力量摧毀了這個制度優越,二世白痴的皇朝。
有著穿越者的優勢,又終於掌握了一個郡的權力。扶蘇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在減免了口賦之後,扶蘇的下一刀落下向了徭役。
對於徭役,扶蘇先將目標瞄準了軍役。嬴政給了扶蘇向稅賦開刀的權力,實際上也讓扶蘇有了插手軍事改革的權力。從秦朝的兵員來看,實際上是源自義務兵。實際上就是那些傅籍百姓成為的秦軍戰士。
對於服軍役年限,扶蘇將其改成了三十五歲。實話說,對於四五十歲的士兵。扶蘇並不看得入眼,儘管這些人也許作戰的經驗更加豐富。可這個年代的勞動人民老得快,一個老農站在你面前,四十歲的人一看還以為是六十歲的老人家。
其後,扶蘇調整了整個軍役體系。對於秦朝每年一月的軍事訓練——更卒,扶蘇十分痛心地取消,改為每名初入伍的軍士將要面臨為期三個月的新兵訓練。而原本需要在郡縣、京師、邊疆總共服役兩年的正卒制度也一併歸到了雁門郡兵身上。
也就是說,以後雁門訓練出來的新兵都不再發往邊疆或者京師了,直接在雁門服役兩年。
對於軍役的調整,扶蘇大體並沒有做出多大的改動。甚至放棄了每年保持軍士戰鬥力的更卒制度,而且也讓本郡的百姓不再奔波。事實上減輕了軍役對百姓的負擔。
對於這樣的調整,扶蘇心中認為只是暫時性的。事實上還未必有原先的那種,能讓軍隊保持強大的戰力。不過,為了百姓休養生息,這個卻
第六十二章:輕徭薄賦養生息【二更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