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那個手段時,是他事先早有研究,還是比賽時候的「靈機一動」,然而他下出的那個手段,卻讓「小林流」近乎銷聲匿跡卻是事實。
為什麼會這樣呢?簡而言之一句話:常浩當時下出的這個手段,從根本上動搖了「小林流」存在的理論基礎。
沒錯,李襄屏就是這樣認為的!而要理解這種說法的話,那當然首先要理解什麼是「小林流」理論基礎。
資深一點的棋迷當然都知道,所謂的「小林流」其實有兩種,一種是「星加無憂角」,這被稱為是「功夫型小林流」,而另外一種,就是今天李襄屏和小林先生下出來的,也是當年常浩和李滄浩的實戰,這種「小林流」和「中國流」尤其是「變相中國流」很相似,算是一種「速度型布局」,因此被稱為「速度型小林流」。
前面那個「功夫型小林流」不去說它,單說這個「速度型小林流」。這個套路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呢?
其實和其他「速度型布局」大多一樣,其核心思路都是首先讓自己的子力迅速展開,然後通過「攻擊獲利」這個圍棋中非常常見的思想來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只不過不同的「速度型」布局套路,它們各自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已。
具體到這個「速度型小林流」,有一定實力的棋迷都知道,這個布局套路的側重點,或者說下出這個套路後,整個棋盤的重心很自然就會落在「小目」位置所在的那條邊路上。
根據以往無數次的實戰實踐,大家認為在下出這個「速度型小林流」,很容易在攻擊過程中較好的守住自己的邊空,也正是因為這個套路很完美的契合了「攻擊獲利」思路,先行之利貌似非常充分,因此在過去20年中,這個「速度型小林流」才會那麼流行。
而常浩發現的那個手段厲害就厲害在這裡了。
你不是認為你能很完整的守住邊空嗎?那好,我深深「打入」,正如真實歷史中的那盤棋以及李襄屏今天的實戰一樣,我「打入」的子我也不指望它能活,然而當你吃到我大龍後,你卻會發現你已經處於劣勢了。
這當然是很有顛覆性的,可以說也正是這種顛覆性,才動搖了「小林流」存在的基礎。
那麼這種顛覆性從何而來呢?或者說為什麼開局就吃掉對方一條大龍,自己反而會處於劣勢呢?
這就涉及到圍棋中一個關鍵詞了,而這個關鍵詞,那當然就是傳說中的「收氣吃」。
可以說正是因為這個關鍵詞,才讓李遠湖和老蔡那樣的業餘高手當時都判斷不清形勢,他們當時只看到李襄屏一上來就死了一大塊,卻忘記那個地方本身就是黑棋的地盤,因此白棋在那個地方死一塊棋,局部損失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的。
更沒注意到那個地方黑棋還要「收氣吃」,那麼白棋的虧損就更加微乎其微。
最最重要的,黑棋因為要「收氣吃」,那個局部還給白棋留下了9枚劫材,9枚碩大無比,黑棋任何時候都必須應的劫材。
必須實話實說,正是因為這9枚碩大無比劫材的存在,就可以判斷當這個變化完成後,白棋已經獲得優勢了。
要知道那9枚劫材對於黑棋來說,那簡直就是9枚定時炸彈啊,吃了一條雞肋一般的大龍,卻讓自己今後的行棋處處受到牽制,面對白棋任何開劫的可能,黑棋都只能忍氣吞聲,那麼這樣的棋下起了,無疑就會非常憋屈----
今天小林光一先生為什麼會那麼快就認輸呢?一是他比李遠湖他們的水平高多了,他應該早就判斷清楚,其實自己吃掉一條大龍後並沒獲得什麼優勢。
第二呢?李襄屏認為他就是受不了那種憋屈,所以他才會在不到100手的時候就選擇中盤認輸。
也正是因為小林先生在不到100手時候就認輸,這讓李襄屏的本次韓國之行有了一個夢幻般的結局。
5盤棋,其中一盤是對手棄權勝,而除了這一盤外,在剩下4盤棋中,除了和崔明勛那盤下到160多手對手認輸外,其他3盤都是在100手之內就結束戰鬥。
對於以業餘棋手身份來參加這個比賽的李襄屏來說,還能有比這個更夢幻的結果嗎?
把自己了解的東西都跟施大棋聖說完,在自己外掛麵前好好裝了一次逼後,李襄屏心滿意足說道:
第五十七章 夢幻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