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了曾誠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扛把子們後,朱勁松便直接開口說道:「自從朕登基稱帝到現在,也差不多四五年的時間了,勛貴的封賞問題,也差不多是時候了。」
首先擺在朱勁松面前的就是勛貴問題。
歷史上造反的多如牛毛,造反成功的也有很多,但是每一個造反集團在初期的時候都能保證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流通,而當造反成功之後,很多造反集團就會產生一個名叫勛貴的毒瘤。
當然,直接把勛貴們說成是毒瘤倒也不太恰當,畢竟勛貴體系的存在也有一定正面意義,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勛貴體系往往會隨著造反成功而迅速腐化。
前期打天下時賊拉牛逼的勛貴集團,到王朝末期的時候可能已經廢的騎不了馬也拉不開弓,更別說什麼帶兵打仗征戰了。
甚至還有的勛貴們會產生自己也能當皇帝的念頭。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勛貴集團迅速腐化,其實還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真正要命的還是隨著開國勛貴們開枝散葉,土地兼併也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前有車,後有轍,開國的勛貴們把主意打到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趴在國家的身上吸血,天底下的鄉賢士紳們也會紛紛效仿。
而朱勁松從造反開始,到如今打下十六省之地的大明江山,自然也少不了勛貴的存在。
比如說朱二旦和朱三順這兄弟兩個,是不是該封王?
比如說劉鶴鳴、劉二牛、耿銳這些從一開始就跟著朱勁松造反的,是不是該有封賞?
沒有?
那踏馬不是扯蛋嗎!
大傢伙兒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著你朱某人殺了官,造了反,回頭你當了皇帝,大家連個世襲的勛貴人家都撈不著,那跟著你造反是圖了啥?就圖自己當個將軍元帥之類的,然後跟著你朱某人一起大公無私的為大明百姓服務?
在這種事情上,永遠不要想著講道理,因為沒有絲毫的道理可講。
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人左右。
懂了沒?懂了的就懂了沒懂的也別問,這智商也別想著穿越造反。
其次就是報紙的問題。
《大明報紙》是大明朝廷辦起來的,上面發表的文章要麼就是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親自寫的,要麼就是翰林院的那些人寫的,雖然沒有完全脫離民間,但是像老百姓看愛的那些東西,《大明報紙》上並不是很多。
民間也有呼聲,希望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能夠允許民間開辦報紙。
允許,還是不允許?又或者是設立審查,錯一個字就把當期報紙封禁,省得他們說出來什麼不該說的?
比如,文章里敢有滿意這兩個字的就全部封掉,敢把我大清寫成韃清的也得能封就封,敢寫朱勁松或者歷代大明皇帝名諱的全都變成***?
而除卻勛貴和報紙的問題之外,其他的還有諸如大明律以及度量衡的問題,外藩制度、對歐羅巴摻沙子吸血、民間是否要禁銃等等一大堆的問題。
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加在一起,讓朱勁松這個大明皇帝感覺很頭疼。
朱勁松很頭疼,但是曾誠和劉二牛、劉鶴鳴等一眾大大小小的扛把子們也很頭疼。
按理來說,朱勁松這個皇帝都登基好幾年了,如今又占下了十六省之地,按說也該進行封賞了,該封國公的封國公,該封國侯的封國侯,畢竟這大明江山也不是全靠你朱勁松一個人打下來的嘛。
關鍵是這事兒該怎麼辦?
開口直接說我功勞不小,封個國公不為過?
就算皇帝他老人家脾氣好,也不帶這麼上趕著找死的吧。
再說了,老朱家的皇帝……從朱重八開始一直到崇禎,哪一個不是把刻薄寡恩這四個字演繹的淋漓盡致。
【講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所以一眾大佬們都沉默了,誰也不願意率先開口討論這個話題。。
看著一眾大佬們都沉默不語,朱勁松卻呵的笑了一聲,說道:「都不說話了?你們不說,朕說。」
「歷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