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規定的。
這個規定是千年不變的,可能在一些方言裡,如今還能聽到某些字的古音。
除此之外,還有入聲、平聲、上聲、去聲等讀音,抑揚頓挫就是這麼來的。
古代的讀書人對於押韻這件事,看得比天大,這就是人家能張口成詩的原因。
宋朝有個書生,科考時就搞錯了一個字的韻,結果直接被判了不及格,名落孫山。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是也。
所以讀書人認字,是完全根據韻書的標準讀音來的,這樣大家到朝中為官,就沒有因為方言而語言不通的煩惱,也是鑑別你是不是文化人的標誌。
後世民國時期有人復原過古代韻書的讀音,並且作了錄音。發音非常像後世的浙江、福建及廣東的方言,但是字音咬的很準,只要語速不是特別快,基本都是能聽懂的。
此時的塞國已經有大學五所、職業技術學校五所、中小學校一百八十餘所。在校學生總共超過十萬人,占塞國總人口七百萬的比例仍然很低。
想要更多的人讀書識字,那就只能多建學校,還得給底層農民增收減負才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了推廣普通話,劉學勤還是引用了拼音。雖然開始背誦起來有些莫名其妙,但這就跟九九乘法表一樣,一旦記住,後面用起來就非常方便。
好在總山弟子都是學過拼音的,有那幾百支教弟子,教育部一紙諭令,立即組織在府縣學校對語文教師進行普通話輪訓,然後再教給學生。
推行拼音和普通話,為了方便交流外,劉學勤還想把打字機搞出來。
眾所周知,最初的打字機打不了漢字,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嘛。不過有拼音輔助,是不是對於設計漢字打字機有所幫助呢?
後世的民國時期,就有不少國人搞過漢字打字機,其中就包括國學大師林語堂。肯定是能搞成的,但劉學勤不懂這個,只能當作課題丟給弟子們試試了。
要不寫小說也很累啊。
陳秘書在總山已經幾年了,早就學會說普通話,不過她對拼音這種事情就有些不太能理解。
劉學勤笑道:「其實我們的文明始終在進步,這個過程是需要融合的。非洲猿人第一次走出大草原,到達歐羅巴時,被尼安德特人阻擊,不得不敗退。」
「等到他們捲土重來,尼安德特人就成了不到4%的基因,永遠刻在我們的身體裡。」
「先秦的東胡,漢朝時的匈奴,然後是羌、羯、鮮卑、柔然、契丹、女真,甚至蒙古人,如今安在哉?」
「總會有一些東西仍然留在我們這一代人體內,先進的東西推著時代前進,落後的東西始終扯後腿。你今天覺悟了,也不必為昨天那個沒有覺悟的自己感到慚愧。」
陳秘書聽了一頭霧水,那什麼德特人,根本沒聽說過呀,應該是甘肅那邊的吧?
喜歡塞音老仙鬧大明
第180章 拼音和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