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病嗎?」
「可是電影就是人家發明的呀,學習不對嗎?」
「唉,」張彥明嘆了口氣:「妹子呀,紙還是咱們發明的,他們也沒跟著咱們寫中華字畫中華畫啊,是不是?火藥也是咱們發明的。
甚至連刀叉都是咱們發明的。那就是個技術而已。
可是這些人非得連人家的文化習俗和常識也要學回來,那對勁兒嗎?汽車也是他們發明的,那咱們開車是不是需要吃麵包說外語?」
這個例子還真算不上恰當,因為咱們的汽車確實也和人家學著一樣用外語,老百姓買了國產車一樣弄不明白都是什麼意思。
這也是為什麼好幾十年了國產車一直沒有任何進步,反而自己原來的東西也丟了的原因。只會抄作業,已經不會思考了。
這種思維甚至已經覆蓋了各行各業,各個階層,整個民族潛日識里都有著外國的就是好的,就是牛逼的這種意識。
自己人搞的設計百般挑剔還不想給錢,外國人設計的狗屁不通卻欣喜若狂,多少錢都捨得給,還要到處替人家解釋宣揚。
當然,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外國人比較好搞幕後交易,而且交易額度可以很大。
就像渝州的活要給申城,魯爾的活非要找蓉城,差不多都是這麼個道理。離的遠事情好辦。
「那到底應該怎麼拍才對呢?」
「你不是演員嗎?這是想做導演?」
「不是,我沒有那個能力,就是想知道。我自己想不明白。」
「其實沒什麼複雜的,一個是價值觀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態度的問題,這就涉及到意識形態了,說起來挺扯淡的。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英雄和愛情都是亘古不變的永恆話題,暴力都是會引起大多數人共鳴的最好方式。
相差的只是一個故事而已,還有就是製作的用心,精細,成片的真實感。
還有就是,國內的導演特別喜歡裝深度,特別喜歡故弄玄虛的讓人看不懂,他們感覺這才文藝,才是文化。狗屁不通。
電影最不能講的第一個就是所謂深度,講好故事就行了,觀眾如果在觀看之餘有所觸動那是額外收穫。首先要能看。
大多數人都喜歡看,都能來看,那麼雖然只有那麼一點點觸動,影響面也是非常大的,就要比那些所謂夠深但沒人看的作品好。
連看的人都沒有,你深入地球那邊有什麼用呢?說白了不過是自我陶醉自我欣賞,那是藝術嗎?那是個屁。屁都比他有價值。」測試廣告2
第1994章 韋雪的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