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也學了那幾本《數學》,後來先是在潞州參與了下水道和公廁、垃圾桶等項目,後來又跟著王普在造紙工坊輪著混了幾年,然後就成了李元嘉手下的得力幹將。
只不過,這個「得力」也只是相對別人而言的。
實際上無論管活字印刷作坊的李忠,還是管玻璃作坊的韓成……都很難讓李元嘉覺得滿意,因為這幾個都只會執行他的命令!比如說改進玻璃工藝,或者當初研究陰陽倒模等等,幾乎就是李元嘉說怎麼做,他們就怎麼做,和王普沒有任何的區別。
和王府其他的管事,比如說韓路成相比,他們唯一的優勢就是在於能聽懂李元嘉的話,知道他在說些什麼,想要些什麼而已。
所以對於李元嘉來說,真正的期待還是留給了第二批學生。
說是第二批,實際上是過去幾年陸陸續續入學的,全都是韓王府的家生子,人數大約有四五十人。只不過在上學的過程中,按照李元嘉的吩咐,馬良陸陸續續的「開除」了差不多一半人,最後只剩下了二十個左右。
被開除的這些學生,要麼就是腦子不夠聰明,學起來有點吃力,跟不上其他人節奏的;要麼就是比較貪玩……或者說比較懶也好,讓馬良覺得教起來比較費勁的,這些人一個一個的被馬良踢出了學堂。
當然了,李元嘉肯定不會讓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成為僕人或者雜役,或者去王府名下的農莊幹活兒。好歹也是讀過書,學過天竺數字的,去各個工坊當個工匠學徒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人盡其用,在學堂的時間也不浪費。
至少有了這些基礎,他們無論學習速度還是將來的發展潛力,肯定比一般工匠如陳木之流強太多了。
只不過和留下的同伴相比,自然就……沒法比了。
這些人,才是李元嘉關注的重點。
所以他堅持讓馬良延長教學時間,除了一小部分被派去了翻車工坊學習之外,其他人都會在明年年初派往各處工坊「實習」,然後李元嘉會從中挑選出幾個重點培養。
今年九月入學的這些個,將會是王府學堂的第三批學生。
只不過這一次,李元嘉就不著急了。
「如果真的耐心培養十年,他們會是什麼樣的?和修多羅相比呢?」
一邊想著這些自己早就確定好的事情,李元嘉一邊深吸了一口氣,擺手道:「嗯,我知道了,現在跟我過去學堂那邊……」
第二十四章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