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來說,簡直就是要脫一層皮的苦差事。
熙寧變法里的免疫法就是針對這一弊端。
「不,完全不同。以前的營造,都是百姓出力,不給報酬。官府也不恤民力,死命地壓榨,所以才是苦役。但是改成工程營後就不同,他們最終是要走向營造社,是商業法人團隊。」
看到大家一頭霧水,趙似想了想,舉了一個例子。
「比如說朝廷要在汴河修建一座橋樑,要求全部列出來,然後幾家營造社來競標。出圖紙,報包工包料的價格。然後官府選一家,把工程包給它。被選中的營造社,按時把橋樑修造好,官府來驗收,合格了就給錢。皆大歡喜。」
眾人默然了一會,消化著趙似的話。
「大王,這營造社算是官辦還是民辦?」趙隆突然提出一個問題。
趙似忍不住看了他一眼,想不到他能想到這個關鍵點子上。看來古人,也不是迂腐不堪的。至少在大宋,商業氣息還是很濃厚的。
「營造社目前來說,只能半官半民。」
「半官半民?」
「對,朝廷掌握一半的份子。營造社的眾人,嗯,叫社員吧,共同掌握另一半的份子。朝廷主管機構和社員們一起選出理事會,再然後社員推舉負責經營的經理,朝廷派遣專職監督的監理。這樣的半官半民。」
趙似解釋道。這樣也算是大宋版的國有企業。
其實熙寧變法裡,已經隱隱有了大宋版的國企,只是設立它們的目的就不純,只知道賺錢,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成了舊黨攻擊點之一。
現在自己組建的大宋國企,完全不同。
賺錢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安置眾多廂軍「下崗人員」、完善整個經濟產業鏈以及促進大宋經濟,擔負更多的社會責任...
「十三郎,你的意思是官府花錢請屬於它的營造社,去修建橋樑...這不是把左口袋的錢,放到右口袋去嗎?殿下,這難道不是多此一舉。」
一直在旁邊不做聲的曾葆華忍不住開口了。
「不,茂明兄,完全不是多此一舉。你說,百官都是同殿為臣,為何非得分文武?還有,文官同是進士出身,為何要分三省御史台,要互相制衡,甚至互相攻訐?」
趙似的反問讓曾葆華等人有些懂了,但還是有些糊塗。
長孫墨離笑著說道:「大王的意思是,一件事不能讓同一伙人全部做完。否則的話他們很有可能上下其手,欺上瞞下,剋扣貪腐,還不容易察覺。把一件事分拆成幾段,分給不同的人去做。雖然避免不了勾結和貪墨,但是卻能讓他們極容易敗露。」
聰明啊!一點就透!
趙似讚許地點點頭。
「沒錯。世上沒有萬全的律法,我們只有想辦法讓不法之事容易敗露,讓不法之事需要承擔的後果加大。這樣的話,那些人犯事前會好好想一想。行不法之事,雖然有暴利,但容易被發現。且一被發現就動輒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而遵律法行事,安然無恙還會有好處回報。孰輕孰重,世人自然會好生衡量。」
「妙!」張叔夜和劉韐忍不住大聲讚嘆,「這才是上善之法!」
大家交口讚許中,趙隆突然又冒出一句,「大王,請問拓墾營也會轉變為拓墾社嗎?」
眾人停住議論,舉目側聽。
「不,拓墾營後面會變成拓墾兵團,目標是湖廣、江南西道、嶺南等地。數年前,章相在荊湖南北路建州縣十數個,我們當以為前導,對荊湖南北路的漢江流域、洞庭湖和澧沅資湘四水流域,江南西路的彭蠡湖和贛江流域,嶺南番禺等地進行拓墾開發。」
「那些地方都是荒蠻之地,山蠻野人眾多。拓墾兵團當以軍隊編制,裝備兵甲,齊心協力,才能成行。所以拓墾兵團,當為半軍半民...」
......
聊了一會,看到時機差不多,趙似指著牆角的一人說道:「本王給諸位介紹下,這位是劉延慶,西軍出身,在班直當過差遣。後來跟隨本王宣慰陝西,聯絡各方,立下大功。現在被擢升為東門閣副使,樞密院計議官,專管對外聯絡...」
對外聯絡,又是一個新名
第126章 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