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群島的土地,那應該並不是什麼難事。」
然後抬頭直接向內閣下令:
「擬旨,命前軍都督府水師,右軍都督府水師,在印度洋和日本列島範圍接受吳王的指揮,配合吳王的作戰行動。」
「擬旨,要求閩國公府配合協助吳王,開展在日本和印度洋地區行動。」
皇帝給都督府的是命令,是必須要執行的。
給閩國公的是要求,是一種比較迫切的建議,閩國公真的拒絕,朝廷一般也不會做什麼。
皇帝的內心之中,對於什麼天人感應是不怎麼相信的。
天人感應的解釋權,應該完全掌握在作為皇帝的自己手中,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藉機生事。
在具體事務上,皇帝覺得兒子的規劃可行,就會繼續支持自己的兒子。
與此同時,朱簡烜計劃通過閩國公牽線,與日本九州等地方藩主建立聯繫,通過民間手段招募日本武士,皇帝不是很贊成。
你一個大明皇帝的皇子,大明的藩國國王,搞什麼走私啊。
大臣們聽到皇帝的命令也有些浮想聯翩。
吳王現在已經是藩王了,雖然沒有官方宣布就藩,但也已經不是普通親王了。
現在皇帝給吳王的實權太大了,直接調動兩個都督府的水師,在整個印度洋和日本自由行動,這具體又是要幹什麼啊?
難道是正式計劃征服日本了?
不過皇帝也沒有要求各部配合,組織官員和移民接管之類的事情。
那就可能不是真的要占領。
剩下的似乎是軍隊方面的事情,這些事情基本都是皇帝一言而決,大臣和將領們都沒辦法插嘴。
最後官員和都督們只能領命,現場開始擬定正式的詔書。
皇帝現場批准詔書,讓掌印太監拿出自己的玉璽,在朱簡烜的信件奏章和新的詔書上用印。
最後將信件和詔書都直接發給費淳,讓他帶回去給吳王和相關人員查看和執行。
費淳得到皇帝的批示後,又在應天府等了幾天。
等待船隊檢查補給完成,兩人就馬上啟程南下,去了閩國公府所在的泉州。
這個世界的大明,第一代閩國公是鄭芝龍,第二代是其長子鄭森,也就是鄭成功。
鄭成功的玄孫鄭海康,於四年前剛剛繼位,成為第七代閩國公。
鄭海康今年四十五歲,正是精力還算比較充沛,經驗也非常豐富的年齡。
對於吳王遣使來訪,鄭海康當然不敢怠慢,收到消息後立刻下令,務必儘可能隆重接待。
閩國公鄭海康的嫡長子和國公世子,今年二十五歲的鄭瑞安有些不理解:
「爹,這個吳王殿下不是因為鼓吹削藩,被陛下流放美洲了嗎?他怎麼派人來拜訪父親了?」
鄭海康張嘴就罵,同時也直接以眼前的事情,教育未來的繼承人:
「你胡說什麼?你是民間商人那些報紙看多吧?看糊塗了吧你?
「吳王殿下大明最富的藩王,也是當今聖上最寵愛的孩子。
「吳王現在拿著澳洲和北美,這麼大的兩塊地盤,未來只會越來越富裕。
「他怎麼可能會鼓吹削藩?你問問你自己支不支持削藩?
「他就算是小時候不懂事,看著古書就想著要削藩,現在長大了也不會再有這個想法了。
「至於說被流放,如果真的趕到北美,且不讓他回來,那才是流放。
「現在殿下已經回到澳洲了,還能光明正大的來拜訪我這個國公,這說明陛下對他的恩寵仍在。
「他可能就是想去看看北美的地盤,安排一下遙遠封地的事情,辦完了這不就回來了嗎?
「以後咱們家想要繼續掙大錢,少不得要跟這位殿下打交道,所以要好好接待。」
閩國公鄭海康的判斷邏輯非常清晰,閩國公世子鄭瑞安也馬上聽明白了。
吳王殿下自己當了藩王之後,按理說不應該繼續支持削藩了。
父親也問自己支不支持削藩,也是一樣的道理。
一
第一三八章 吳王遣使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