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感慨的時候,解決問題才是當務之急。
託了是前世戰略遊戲老手的福,高務實思索片刻,對於布日哈圖如何能有大批火槍裝備蒙古軍隊,他還真有了一個猜測:「皇上,以臣猜度,布日哈圖所部之火槍,恐怕是來源於魯密國,也就是在京華堪輿圖冊中被稱為奧斯曼土耳其的那個國家。」
「奧斯曼土耳其?」朱翊鈞點了點頭,心裡有了點數——自從高務實進獻了堪輿圖冊之後,他也經常看,現在不說亂熟於胸,至少也對比較大一些的國家都有比較明確的概念了。
當然,朱翊鈞的概念某種程度上來說不是特別準確。比如高務實雖然經常強調歐洲的某些國家「日後必將崛起」,但朱翊鈞一看它們在地圖上才那麼屁大點國土,難免就有些嗤之以鼻。
反過來,他對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比較重視,因為這兩個國家從地圖上看起來都比較大——大就是強,這是朱翊鈞一個比較根深蒂固的觀念。
稍稍沉吟,朱翊鈞問道:「奧斯曼土耳其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的確可以通過絲綢之路將火器傳給如今正在西域的察哈爾部,可是我想不通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按照朱翊鈞的觀念,火器這種「國之重器」,那是不應該當做普通貨物隨便販賣的,而察哈爾與奧斯曼土耳其雖然可以由絲綢之路相連,但到底還是隔著挺遠。因此,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兩邊怎麼可能有火器交易?這完全沒道理啊。
但高務實卻知道他這個想法過於大明,人家歐洲和中東地區都是商人思維主導國家意志的,可不是中國歷代這種農耕思維。歐洲不必多解釋,中東其實也一直如此。
在以往,阿拉伯世界的特點就是連通東西兩方,其長達千年的傳統都是做轉手貿易。後世有很多學者都說過,他們的那部神聖經文,本質上就是在神權面紗之下制定的一部貿易法典,很多規定都是為了確保貿易自由。
[註:涉及的地域可能比較敏感,這裡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查資料吧。]
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者雖然本來並不是阿拉伯當地人,但在教派上幾乎徹底阿拉伯化了,因此也繼承了這樣的思維。
固然,歐洲人認為奧斯曼帝國阻塞了東西方交流,尤其是貿易交流,但那是在某個時間段內,是奧斯曼試圖征服歐洲時期才做出的一些封鎖舉措。本質上而言,奧斯曼帝國仍然需要做轉手貿易,只不過他們當時更想搞壟斷罷了。
扯遠了,言歸正傳。奧斯曼帝國對大明的貨物也有需求,尤其是如今,奧斯曼帝國已經發現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和大明搭上了關係(其實是和京華),而荷蘭人也正在瘋狂地沿著葡萄牙人探索出的航道向東邁進,據說正在和葡萄牙人激烈爭奪模里西斯。
模里西斯在非洲東南大島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邊,是個印度洋上不大不小的島嶼。當然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從這裡順著洋流就能飄到南洋群島。換句話說,一旦荷蘭人戰勝葡萄牙人,奪取了模里西斯,可能要不了多久便也能抵達南洋,和大明(京華)搭上關係。
奧斯曼帝國對此憂心忡忡。雖然此時的奧斯曼依舊強大,但它也隱隱有些危險。
從內部來說,土耳其新軍崛起,蘇丹穆拉德三世統治的最後幾年根本不敢離開尹斯坦布爾,甚至不敢離開托普卡帕宮——因為新軍威脅他,說只要他敢離開,新軍就要廢黜他的蘇丹之位。[註:新軍即奧斯曼禁衛軍。]
新軍當然是一個軍事集團,但同樣也是一個利益集團,需要蘇丹不斷地用各種利益來安撫。既然要利益,那就要在各個方面都想辦法——很顯然,重新打通與大明的貿易線也是其中非常值得嘗試的一件事。
從外部來說,雖然目前的奧斯曼帝國依舊對歐洲保持著強大的震懾力,但其實擴張已經接近極限,用遊戲術語來說就是「推不動了」,而此時歐洲反而看似有團結起來對抗的跡象。
當然,現在的奧斯曼帝國還不是很擔心這一點,因為土耳其人自信,就算歐洲那些基督徒加起來也打不過他們。
但沙皇俄國卻是另一個威脅,尤其是今年還發生了一件事,沙皇俄國徹底消滅了西伯利亞汗國,勢力向東大幅擴展。
西伯利亞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