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79章 平倭(卌七)勛貴們說:跟了!

第279章 平倭(卌七)勛貴們說:跟了!

內部也是有爭議的,一些人認為他不會這麼做,一些人則認為他肯定會這麼做。

    認為他不會這麼做的人主要從兩點考慮:其一,日本名列不征之國,朝廷不會同意出兵日本;其二,日本水軍雖然好欺負,但日本還有規模龐大的陸軍,就算朝廷同意出兵,目前來看也拿不出足夠滅國的兵力投送到日本本土作戰,既然打不下,那應該就會幹脆不打。

    認為他會這麼做的人則有不同看法:首先從太祖定義「不征之國」的適用範圍來看,主動挑釁並實際出兵侵犯朝鮮的日本,在最終和明軍發生大規模交戰之後就不再適用「不征之國」的概念了。

    為什麼這樣說,那就要搬出太祖皇帝的金口玉言了:「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

    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

    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

    瞧瞧,太祖的確列了不征之國,但他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不為中國患」,那萬一要是偏偏就「患」了呢?太祖這番話的頭一句就說清楚了:「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

    都已經明確「不可不討」了,怎麼還能說是太祖聖訓阻礙了出兵?萬無此理啊。

    既然名義問題解決了,那就可以接下來分析分析實際情況。誠然,日本陸軍的兵力的確稱得上龐大,在這一點上,海貿同盟是有了解的:朝戰之前的日本有約五十萬常備軍,接近大明一半之多,著實可謂兵力充足。

    但是如果只看到這處卻遠遠不夠,因為朝戰本身改變了日本的軍事力量。


    為了征朝,豐臣秀吉在第一波進攻中就將自己手裡的嫡系精銳盡出,包括近畿、中國、四國和九州地區的盟友及部下總共分為九大軍團,光是這些參與了一線作戰的總兵力就約為十五萬人。

    這十五萬大軍成色如何?勛貴們打仗雖然不行,但長期掌管軍籍,搞統計反倒擅長,很快就整理出個子丑寅卯來。

    一個個來說:第一軍團一萬八千人,軍團長是小西行長,雖然是商人出身,但作戰兇狠,且經常和朝鮮打交道。

    作為九州肥後大名,他還統帥包括宗義智、松浦鎮信和有馬晴信,這些大名們也基本都是在北九州混戰中存活下來的實力大名。因此,小西行長本部是豐臣嫡系精銳,所領各部大名也都頗為精銳。

    第二軍團兩萬兩千人,軍團長加藤清正,號稱鬼加藤,是豐臣秀吉養子之一,也是賤岳七本槍中的佼佼者。此人為人殘暴,作戰兇狠,作為肥後大名,帶領從龍造寺家出來的家臣鍋島直茂組成的第二軍團,與小西的第一軍團組成入朝日軍的先鋒部隊,一直打到了大明勢力範圍內的圖們江區域,甚至和女真部族交戰,雙方互有勝負。

    也就是說,加藤清正第二軍團和小西行長第一軍團一樣,核心是豐臣嫡系,外圍是常年征戰的九州百戰之兵。

    第三軍團一萬兩千人,軍團長是黑田長政,雖然此人在原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坑爹,但黑田第三軍團中不乏善戰的名將。

    比如大友義統和毛利吉成,前者是大友家家督,手下皆是北九州精兵,當初在九州除了打不過島津,壓一壓其餘各家問題不大;後者是豐臣秀吉嫡系,其子毛利勝永更是後來大阪七將星之一。總的來說,第三軍團雖然主將本人不太行,但軍隊戰鬥力並不弱。

    第四軍團一萬四千五百人,軍團長島津義弘。作為從戰國中期一直打到末期的大名,島津義弘應該是幾個軍團長中戰鬥經驗最豐富的,之前也有過介紹,這裡就不多說了。

    不過因為島津家的雙元體制,其手下速來以善戰和無畏而聞名的薩摩精兵其實帶去朝鮮的很少,但也由此導致他麾下這些軍隊大半不是豐臣嫡系就是豐臣僕從軍,顯然也不能算弱。

    第五軍團兩萬五千人,軍團長福島正則,福島是賤岳七本槍之首,甚至還



第279章 平倭(卌七)勛貴們說:跟了!  
雲無風推薦:  東唐再續  宦海龍騰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路人甲穿越記  鹿覓仙途  神州鎮魔錄  白夜浮生錄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