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眾人聽著袁可立的輕嘆聲,皆是疑惑了一下。
這是夸皇太極還是貶皇太極的?
袁可立沒有立刻說話,而是走到一邊的地圖旁,提筆在地圖上畫了幾個圈,然後將圈連在了一起。
「陛下,臣所畫的圈子就是遼澤!」
不待崇禎回應,袁可立繼續解釋道:「陛下,遼河流經內蒙古荒漠地區,河水含沙量極大,在進入遼中平原後流速放緩,泥沙沉積,形成了地上懸河,
暴雨時極為容易決堤,平均每七八年就會發一次水災,於是在平原的低洼處形成了遼澤,大致範圍就是廣寧城以西,盤山、台安、遼中以北,新民縣以西的位置,
以繞陽河流域為主,基本位於遼河左岸,就是臣所畫的位置!」
「遼東自被努爾哈赤占領之後,於天啟元年定都遼陽,後再五年遷都瀋陽,這數年中一直在開墾良田,整修遼河,以防止遼河決堤淹沒良田,遼澤有數年未曾出現了,
因此,臣並沒有往這上面想。
可不曾想皇太極竟然如此決絕,掘開了新民城附近的遼河大堤和柳河大堤,河水漫出,進入遼澤區域,遼澤重新出現。
如此一來,遼澤面積迅速擴大,阻斷了從新民到盤山一帶的遼河區域,想要度過遼河,要麼強攻新民,從新民過河,但新民南部現在也可能是遼澤的一部分了。
要麼從盤山下游渡河,可對面過去就是平原,最適合戰馬結陣衝鋒,建奴能將騎兵優勢發揮到最大。
最可怕的是如果有一兩場大暴雨,錦州到盤錦的道路完全淹沒,甚至延伸到遼西走廊。」
「歷史上有多次遼澤阻擋中原王朝進攻遼東的案例,例如三國司馬懿征討公孫淵,一場大雨下來,魏國軍隊被泡在了水中,若不是司馬懿統兵極嚴,估計司馬懿都得在遼澤引恨了。」
「陛下,經袁閣老這麼一說,臣也記起來了一些,《資治通鑑》中有記載,隋朝大業八年,隋煬帝百萬大軍征討高句麗,突遇遼河漲水,渡河失敗,大量士兵被困遼澤之中,
以至於唐太宗征討遼東時還能在遼澤中看見隋軍士兵的屍體,雖然最後成功渡過遼澤,但也損失不少,這是少有的成功渡過遼澤的案例了!」
嘶
聽著袁可立和李國普的話,眾人倒吸了口涼氣。
實屬是沒有想到,竟然還有遼澤的存在,更沒有想到皇太極竟然人為的製造了遼澤。
「皇太極掘了大堤,製造了遼澤,豈不是說,這遼澤內的村鎮、良田都將被大水覆蓋?」
「對!」
「皇太極好狠的心,為了阻止我們,不擇手段呀!」
崇禎眼中寒光閃爍,殺意瀰漫。
按照袁可立所畫遼澤裡面數萬畝良田,百姓少則四五萬,多則十餘萬,就這麼淹沒了,數年的努力就這麼白費了。
皇太極不愧是梟雄,不僅對敵人狠,對自己更狠。
不過也能理解,與打敗敵人、亡國滅種相比,數萬畝良田就不算什麼。
他更慶幸孫傳庭的大軍沒有趁著攻下廣寧之後繼續進攻北面的望平縣,以及更遠處,否則皇太極的這一招很可能就將他們給困在遼澤之中了。
「袁閣老,按您這麼說,那豈不是我們此次」
見李若漣有些猶豫,袁可立便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搖了搖頭,輕聲道:「情況也沒有那麼糟糕,近幾年天旱,河水減少,皇太極雖然掘堤了,但想要將遼澤完全覆蓋不大可能,淹沒更是不可能,
充其量也只是尺許深的水,淹到台安的可能性都不算大,但這就足夠了。
被水泡過,車馬不能通行,火炮、物資就沒法運輸,騎兵更無法通過,以步兵對抗騎兵,這就是找死,
臣料想,皇太極的本意是將新民到台安的路堵起來,集中兵力在台安到遼河入海口一段,只要守住這一段,和我們打消耗戰。
更可怕的是,如果我們真的打過了遼河,深入建奴腹地,恰巧大雨,遼澤面積擴大,蔓延至遼西走廊,切斷遼東與山海關的通道,那我們的補給將完了,
而他們本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