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的奏章。
之前送來的奏章,從以工代賑情況的收集,到後面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到了現在,已經涉及到地方民生的事情了。
而一些水文的奏章,也開始變得稀少起來。
畢竟在目前洪武年間,干實事的大臣還是很多的。
沒能力的,基本上也干不下去。
要麼埋了,要麼流放。
然後這個時候,朱英再次發現了一個時代上的問題。
斷句。
現在大明可不流行用標點符號什麼的。
所有的文言文,都是一句話下去,讓朱英看起來非常的吃力。
不過他並沒有想過去發明標點符號的事情。
因為有關於標點符號,早在春秋時期,孔子那個年代,就已經發明了,而後才逐漸被廢除。
唐代的陸德明《經典釋文》,宋代《尚書表注》,都有標點符號的使用。
說到底,還是因為朱英沒有接受過大明正統的儒家教育,才會如此。
之所以很少使用標點符號,主要是文言文除了對『之乎者也』這類的語氣助詞使用起止文句外。
在行文的時還講究駢驪對仗,起承轉合,以及平仄韻律等。
也就是說,大明只要受過正常教育的讀書人,就不需要標點來斷句,也並不需要另加符號來會意。
《禮記·學記》中有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
這就是明確規定,小孩子讀書一年以後,就要考校『離經辨志』的能力。
所謂『離經』,就是句讀經典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斷句。
也就是說,目前困擾朱英句讀文言文的事情,在如今的大明,是小學一年級就要掌握的基本功。
畢竟朱英在大明十年,對此多少有一些了解。
真要是大言不慚的搞發明標點符號這些事情,那簡直就是文人之恥,將會受到所有讀書人的嘲笑,真就變成一個笑話了。
「還能怎麼辦,慢慢學唄。」
朱英嘟囔一句,然後開始發奮用功起來。
其實這玩意看多了,慢慢也能接受。要不了多久,形成了閱讀習慣,就沒啥其他的問題了。
也就是這個原因,文言文才會被稱呼為雅文,將讀書人和文盲,徹底的斷絕開來,形成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就大明現在,繁體字和簡體字,是屬於並行的。
用繁體字的很多,但用簡體字,也不是看不懂。
所以朱英在批閱奏章,寫下意見的時候,能夠記得繁體字,就寫繁體字,不記得乾脆直接用簡體字代替,這些也不耽誤。
寫下的意見當然是用大白話,還好大白話的使用,朱元璋就一直在用,朱英用上去倒也不算尷尬。
就在朱英批閱某個戶部的奏章時,張伯在門口說道:
「東家,允熥殿下,明月公主,還有寧王殿下來訪。」
朱英聞言,抬頭問道:「寧王殿下?」
張伯解釋道:「是十七皇子,去年封寧王,藩地大寧。」
聽到張伯的解釋,朱英微微沉吟,就知道是朱權了。
收拾了一下奏章,隨即起身向院內過去。
院子裡,朱允熥和朱明月對這裡已然極為熟悉,沒有絲毫顧忌,玩耍其鞦韆來。
朱權則安靜的站在原地等候。
聽到腳步聲,朱權下意識的轉頭看去,正好看到朱英走來。
下一個剎那,朱權眼眶微張,瞳孔緊縮,連呼吸都屏住了。
「朱英,見過十七叔。」朱英看著朱權愣神的模樣,也不意外,拱手說道。
旁邊朱允熥和朱明月都停了下來,想等著看朱權的笑話。
畢竟是白天,且朱權年紀不大,視力不錯,反應敏捷。
很快就看出了朱英和大哥朱標的區別。
朱權並未托大,也拱手道:「長孫殿下。」
從輩分上說,朱權是長輩,但在皇家,尤其是類似朱英這樣的嫡長孫,庶出的輩分,可沒
第143章 苦澀的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