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真願意聽他們的建議,甚至是願意根據他們的建議,去做一定的改變,這是他們過去從未見到的。
哪怕是當今陛下也沒有。
長久的被冷漠被忽視,他們其實習以為常,也早就習以為然了。
但夏之白的出現,卻讓他們心頭一顫。
不少士卒眼眶泛紅。
一道莫名的抽泣感不知從何處響起,很快就蔓延到了整個大營,起初只是有人小聲的抽泣,也只有一種難言的感動,到最終卻演化為了一種心酸的感激。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夏之白輕嘆一聲。
眼前的一幕,不在他意料之中。
他自認自己說的並不是很好,但能有如此效果,多半是這些將士被忽略太久了。
突然被人注意到,那股委屈跟不甘,一下沒有控制住。
對於一個政治家而言,最痛苦的懲罰,不是免職,不是罷官,而是遺忘。
但對於一個尋常百姓,最絕望的反饋,從來都不是謾罵,也不是指責,更不是被人輕易踐踏,而是無視!!!
大明的士卒被無視太久了。
大明上至帝王,下至官員、胥吏,他們脫離真正的底層太久了,他們以為朝廷給了軍戶足夠多的支持跟政策,但殊不知,軍戶在天下並無多少地位,也沒有多少權利,更沒有給與到足夠多的榮譽。
朝廷的確給田給地,但軍戶的生產生活,一直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朱棣這樣『好大喜功』的人太多了,隔三差五的把這些軍戶集中起來,毫無目的、毫無緣由的操練大半月,嚴重的耽誤了軍戶的正常生產。
而且地方將領在升官之後,也一直在暗搓搓的,侵占底層士卒的田地,只不過底層士卒沒有發聲渠道,他們的抱怨不滿,也沒有辦法傳到更上層。
若是朝廷真的去徵集一下底層軍戶的建議。
十之八九都是不滿的。
只不過滿朝文武,無一人在意過。
大明的官員大多是唯上的,讓他們把目光看向底層,那是絕對不行的。
大明的衛所制問題很大,也就如今朱元璋威望足夠高,在朱元璋這套強權體制下,朝廷對各個衛所還能控制得住,一旦朱元璋去世,衛所制的積弊就會迅速凸顯出來。
歷史上的朱棣在這方面做的也不好。
朱棣知道衛所制的積弊,只是他並沒有想著去改,而是為了自己的豐功偉業,選擇了集中各個衛所的精銳,一而再的北伐瓦剌,等到朱棣將衛所制的精銳,消耗了七七八八時,朱瞻基即位,只能被迫的龜縮,拋棄了北方很多衛所。
從這時起,衛所制基本就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
到嘉靖帝時衛所制徹底崩盤。
大明也是從那時起開始進入到募兵制,只不過朱元璋創建的這套體系,本就收不上多少錢糧,又能養得起多少精銳士卒?大明某種程度上的確是成也朱元璋,敗也朱元璋。
大明要的是一代接一代的『朱元璋』。
唯有『朱元璋』這種鐵腕強權人物,才能把這一套體系玩的轉。
除了朱元璋,其他人都不行。
望著下面哭成一片的士卒,朱棣臉色鐵青。
他眼中很迷茫。
他想不明白,為什麼夏之白三言兩語,就能將自己的軍心動搖,甚至還讓這些士卒感激涕零?
他在北平這麼久,也沒有出現一次過。
他難道真對這些士卒不好?
這不可能。
張玉、袁珙怔怔的望著前面,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他們已隱隱知道原因了。
原因很簡單。
夏之白在前面就說了。
朱棣的身份太尊貴了,尊貴到無法跟底層士卒同心,或許在朱棣看來,朝廷給他的賞賜,他大半都分發下去了,還一直帶著手下的士卒打勝仗,帶著他們去策馬奔騰,何等的快意快哉。
但這種『與民同樂』層次太高了。
根本不是士卒想要的。
張玉回過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對百姓最大的傷害是無視!(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