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如今雖然虛弱,卻並非無兵可用,少數精銳是不可能打下沉陽城的,反而可能折戟沉沙。
所以,軍務院乾脆就讓大軍以穩為主,南北兩路匯合後,按步照搬地向沉陽平推過去。
求穩當然也有很大缺點,那就是給了清國反應、應對的時間。
清國既可以從各處調來大軍據城而守,也可以選擇帶走沉陽等地的人口、財富,轉入遼長城以外的山林中——女真諸部起於那裡,遼東山林才是他們的主場。
兩百多年前,大明立國之時,並沒有完全消滅殘元勢力——元順帝攜帶殘餘實力棄中原走漠北,其後來分化出的勢力馳騁於東部蒙古草原,便成了大明在東北方的威脅。
為了抵禦草原的威脅,大明便在東北地區屯兵、築城以固邊防。
一直到成化年間,陸續修建了四千多里的遼長城。
依靠在長城與大海之間屯田、冶鐵、煮鹽等政策供應邊防軍需,並設立諸多衛所、驛站,才形成了一個較為嚴密的遼東陸海防禦體系。
遼長城西接薊鎮長城,向東不僅囊括了整個遼西走廊,向北更是抵達鐵嶺衛、遼海衛以北後世昌圖以北,繼而折轉南向,一直到鴨綠江入海口西岸的鎮江堡九連城,才算終止。
遼長城以內的這一大片土地,是明人開闊了兩百多年的熟地,以農耕來論,富饒程度絕對是遠超過遼長城以外那些荒莽山林的。
昔年建州女真崛起的著名戰役,薩爾滸之戰,就發生在遼長城東段撫順關之外的薩爾滸。
所以,這次大明伐清認為最可能、最應該實現的戰略目標,其實是恢復遼長城以內的所有疆域!
···
沉陽。
清國「皇宮」。
多爾袞正在跟代善、濟爾哈朗議事。
只見代善句僂著身子坐在椅子上,時不時咳嗽幾聲,顯得身體已經相當虛弱了——前年從關內撤出來,一路行軍上千里,年事已高的代善終究是落下了病根。
「事到如今,不能戰,亦不能求和,就只能退回林子裡了。」多爾袞嘆著氣道。
當上了大清皇帝,多爾袞老得更快,才三十多歲卻也長出了不少白頭髮,面上皺紋深刻。
前些日子,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耿仲明相繼派人前來求援,他都沒有搭理。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anyanapp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因為他很清楚,如今清軍與明軍戰力差距有多大。雖然明軍此番出關分為南北兩路,可即便大清傾盡兵力攻其一路,贏面也不大。
清軍退出關才一年多,當初在關內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如此短的時間根本沒恢復多少。
既然明知打不過,他當然不想一座城一座城的去守。因為稍微想想便知道,那樣只會人城俱失,最後怕是連退入山林自保的能力都不再有。
如此,倒不如保全實力,直接退入山林中。
遼長城以外山林茂密,赫圖阿拉一帶更是地形複雜,險關重重。如今明強清弱,他們唯有依賴老巢的複雜地形,才有可能擋住明軍。
代善聞言還在咳嗽,沒吭聲。
濟爾哈朗則滿面愁容地道:「按理講,如今退回赫圖阿拉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可問題是,有不少人怕是不願意退回是山林過苦日子啊。
而且我們真這麼一仗未接就退走了,恐怕八旗蒙古、八旗漢軍的人心都要散掉,便是女真各部也要起異心。
人心若散了,我們大清可就真的完了。」
多爾袞無奈地道:「鄭王,你所說道理朕何嘗不知?朕又何嘗想回山林過苦日子?可除了回赫圖阿拉,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第613章 求穩不求全,遼長城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