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大明帝國昭武大皇帝朱媺娖向西洋水師及鄭森的使團下達電令,讓他們出兵印度西部沿海數個港口城市,保護當地明人的生命和資產。
同時,南洋水師及多支邊防軍師部亦受到軍務院調令,以保護當地明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名,出兵印度東部數個港口城市。
在安西、青海、四川三省,亦有兩個師的邊防軍、四個師的衛戍軍,奉命調往烏斯藏西北,準備匯合當地的邊防軍、衛戍軍,進攻莫臥兒西北。
莫臥兒可沒有電報通訊技術,因此,當奧朗則布得知明軍攻占了沿海多個城市後,差不多是一個月後了。
奧朗則布是靠戰爭獲得皇位的,於領兵打仗方面頗有天賦。
所以,在得知明軍進犯沿海後,他並沒有害怕,而是大怒。
隨後他便率領二十萬大軍,親征西部沿海。
因為明軍在這裡占據的港口城市最多、最集中,只要能在這裡大敗明軍,便可以起到一戰定乾坤的作用,其他地方的明軍只需派遣偏師,就能驅逐。
當然,這是奧朗則布和他的智囊團分析後認為的。
事實上,奧朗則布剛定下出兵章程,消息就被德里的錦衣衛北鎮撫司諜探獲知。
明軍獲得這一消息後,並沒有在孟買等城市等著奧朗則布來攻打,而是聚集了五萬多的水陸軍隊,準備在訥爾默達河畔與之決戰。
昭武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奧朗則布率領大軍在訥爾默達河中段渡河時,為大明水師上千炮艇突擊,二十萬大軍幾乎被截為兩段。
同時南岸三萬多明軍向已經渡河的近十萬莫臥兒軍隊發動勐攻。
這十萬莫臥兒正規軍雖然也頗多精銳,但武器裝備終究差明軍太遠,將士素養也差距明顯,堅持了不過一個多小時,便全軍潰敗!
明軍在炮艇的保護下,趁勢渡河,攻打北岸的莫臥兒大軍。
奧朗則布雖然親自督戰、指揮,莫臥兒士兵亦頗為勇敢,面對明軍勐烈地炮火前赴後繼,卻終究沒能逆轉局勢。
奧朗則布見事不可為,最終帶著身邊的三萬多親軍倉皇北逃。
因為莫臥兒軍隊對騎兵,而明軍則以步兵為主,便沒有追擊。
是役,明軍擊潰莫臥兒軍隊近二十萬,擊殺五萬餘,俘虜三萬餘!
因距離戰場最近的城池名為「印多爾」,故此戰被稱為「明莫訥爾默達河大戰」、「印多爾大捷」!
奧朗則布才回到德里,便得知近十萬明軍從烏斯藏南下攻打帝國西北的消息。
此時,他在訥爾默達河畔大敗的消息已經向四面八方傳開。因他繼位不過兩三年,各地仍有叛軍潛伏,聽此消息,紛紛跳出來作亂。
這種情況下,奧朗則布深知他根本沒有兵力調往西北去阻擊明軍。
通過訥爾默達河畔大戰,他也認識到了莫臥兒軍隊和明軍戰鬥力的差距,知道即便派出二十萬大軍北上,也未必能擋得住明軍。
而印度這個地方,一向都是被西北方向南下的敵人所擊敗、征服的。
奧朗則布深怕明軍要一舉滅亡莫臥兒,又無能為力,只能趕緊派遣使者向大明求和。
···
昭武十八年,三月初一。
大明帝國與莫臥兒在孟買簽訂
停戰協議,史稱《孟買條約》。
該條約多達二十七條,因此又被稱作「明莫孟買二十七條」。
。
第881章 戰莫臥兒,孟買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