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襄還是太心急了些。
不過要是眾人知道吳三桂三十不到就成了總兵,掌握了明末遼西武將集團最強悍的武裝關寧兵,恐怕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大雨終於落了下來,山上山下都是一片罵聲。
糧包大半蓋了油布,可上山的時候沒有辦法蓋上,到了山上濕漉漉的糧包立刻得拆包,就算沒法曬乾也不能捂著。
雨落之後山道路滑,搬抬時更費力了,淋上雨水的糧包也變重了。
婦孺們在山腳下的還好,可以進入臨時營區休息,那些在山道上艱難往下的就糟了,頭頂大雨,腳下濕滑,這些人都是體能不好的老弱婦孺,看到他們在山道上艱難向下,不少人都把心懸了起來。
一個輜兵中隊長罵道:「***老天,沒事盡給咱找麻煩。」
「下雨也是好事。」另一個輜兵軍官道:「最少東虜不方便趕路,也不能跑來找咱們的麻煩了。」
「這倒也是。」
「不過夏天的雨可下不長,而且不必擔心曬不干弓弦。」
在雨天,和裕升的火器打放固然受到影響,不過東虜的利器弓箭更是無法使用,雨水會使弓弦受潮和開膠,到了雨天得把弓弦取下來,裝在乾燥的地方收藏好了,否則的話一張好弓也都廢了。
在雷雨聲中,戰鬥工兵們繼續加固著車營和壕溝,他們的軍袍很快被濕透了。
輜兵軍官們對視一眼,一起搖了搖頭。
戰鬥工兵也是戰兵,薪餉比輜兵高的多,不過這銀子,還是不拿算了。
……
「小心點,弓弦都塞到懷裡,弄濕一點,就要你們的狗命。」
分得拔什庫粗暴的聲音不斷的在李明禮的耳邊響著,把他的腦袋吵的嗡嗡直響,象是要炸了一樣。
從那晚偷襲失敗,圍困十三山的兵馬就開始走背字。
大量的明軍不斷的襲來,先是小規模的哨騎戰,然後是成股的明軍從四面八方突過來,到處都是前來偷襲的明軍騎兵。
明軍的營兵孱弱不堪,完全就是炮灰,而將領們親領的內丁親兵們卻並不比普通的八旗披甲差上多少,甚至頗有一些級別的內丁,在武力值上不比白甲差多少。
主持十三山大局的是撫順額附李永芳,他的副手是斷事官滿達爾漢,李永芳曾經多次主持過後金的對外戰事,這一場毫無疑問是最艱難的一次。
攻打十三山不利,李永芳已經受到了最嚴厲的斥責,還好當時有碩托這個貝子在場,否則的話,這個鍋李永芳真的不一定背的住。
在受到老汗斥責之後,儘管受到了優勢明軍的攻擊,李永芳還是堅持不退,每日都與明軍的游騎交戰,每天都有大量的漢軍受傷或戰死。
漢軍的死傷李永芳並不在意,他知道女真高層也不會太在意漢軍的傷亡。
依靠漢軍的努力,李永芳好歹是維持住了東隘口到廣寧舊城和義州衛的駐地,並沒有被明軍包圍或是消滅,相比較雙方的力量對比,他做的已經十分不錯了。
封得拔什庫用的是滿洲話,好在漢軍們都聽的懂,這些女真人因為戰事不利而變得窮凶極惡,脾氣十分暴燥,漢軍們得十分的謹慎小心,以防觸怒這些暴怒中的主子,稍有不慎,就會被這些女真人鞭打甚至處死。
所有人都蹲在油布下方或是山岩下躲雨,一千五百多漢軍,四百多旗丁,二百多紅甲兵,三十多名白甲。
這些兵馬是從草原上提前撤回來的,全部是正白旗的旗丁和披甲。
白甲來自三個半牛錄,紅甲兵則是四個牛錄湊出來的,旗丁們則來自十幾個牛錄。
正白旗一共才三十多個牛錄,這一次的兵馬是皇太極派出來的本旗四分之一不到的力量,也是此番征伐草原的白旗兵馬。
為了提前來幫助李永芳,正白旗的人在盟誓後就直接離開,只留下少數人手看著俘獲的丁口和牛羊群,沿途代善還打算掃蕩幾個內喀爾喀的外圍牧場,抓捕牧民丁口和牛羊戰馬,白旗人馬提前離開,這些好處當然是分沒有了。
但皇太極的意志十分堅決,現在攻下十三山既然不現實,但也不能放任明軍不停的給十三山補給軍需